否定主义文艺学

否定主义文艺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理厘定、文本分析,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性”进行探讨。

内容简介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当人们谈论“文学性”时,主要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一是从形式主义或结构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文学的文本形式、表现对象,一是从中国传统文论出发,探讨文学的形象、风格、韵味等;这两个方面都对“文学创造力的强弱”“文化的整体性和创造的个体性”等命题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

本书意在突破中西方文论关于“文学性”的理论框架,通过学理厘定、文本分析,从四个方面追求“文学性”研究的新境:一、警惕当代文学理论经院化、自娱化的弊端,建立一种将文学理论与作家创作联系起来的新型关系;二、从“文学性局限”的角度切入,建构一种追根溯源式的文学批评方法;三、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依循“对世界的独特理解独特的创作方法独特的形式形象”,判断“文学性”的高低;四、将“文学是什么”和“独创性文学是什么”联系起来考察,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整体性”的关于文学和文学性的提问方式。

作者简介

作者吴炫,男,1982年、1989年、1999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哲学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化理论原创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原创》主编。

出版《中国当代思想批判》《中国当代文学批判》《中国当代文化批判》《否定主义美学》等专著十余部,发表文、史、哲各类论文380余篇。倡导中国当代理论原创,对中西方文化思想进行面对“中国当代问题”的性质改造。在理论实践上以“本体性否定”为基本概念建立起自己的打通文、史、哲的理论体系,在全国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论文学的“中国式现代理解”

一 文学:从“承载”走向“穿越”

二 文学性:从“本质性”走向“程度性”

三 文学作品:从“意识形态”走向“体验形态”

四 文学发展:从“成为”走向“成为什么”

上编 “文学穿越现实”的提出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论的若干问题及理论期待

一 理论的“中国问题意识”

二 准文学性的文化批评

三 弱创造性的整合思维

四 去批判性的理论阐释

五 非程度性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 中国文艺学史局限分析

一 局限分析的史观

二 从《文心雕龙》的问题入手

三 言志说

四 载道说

五 缘情说

六 人学说

七 反映论

八 活动论

第三章 西方文艺学史局限分析

一 局限分析的尺度

二 艺术即摹仿

三 艺术即表现

四 艺术即形式

五 艺术符号说

六 艺术批判说

七 艺术复调说

八 艺术格式塔与艺术存在论

九 反本质主义

第四章 文学穿越论的中国文化经验

一 尊重现实又改造现实的文化创造经验

二 尊重生命和生命力的文化经验

三 一元内的多元对等的文化经验

四 超越·超脱·穿越

中编 “文学穿越现实”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论“穿越”

一 “穿越”的哲学含义

二 “穿越”的中国性:对等性、不纯粹性、渗透性

三 “穿越”的现代性:尊重政治文化现实和独特思现实

四 “穿越”的结果:非对抗性的个体化世界

五 文学的穿越与文化的穿越

六 “穿越”的中国式现代文化意义

第六章 文学对观念现实的穿越

一 文与道:百年中国文论的流变及问题

二 为何是“文以穿道”?

三 “穿道”之初:突破现有文化观念后的个体化意蕴敞开

四 “穿道”之后:作品文化表象后的个体化理解建立

五 穿道张力为什么会消解观念?

六 穿越观念现实的文学意义

第七章 文学对生活现实的穿越

一 如何理解“生活现实”?

二 如何理解“尊重生活现实”?

三 如何理解“改变生活现实的结构”?

四 文学对欲望性生活的穿越

五 文学对感觉性生活的穿越

六 文学对情感化生活的穿越

七 “穿越生活现实”的中国意义

第八章 文学穿越文学现实

一 为什么提出“文学现实”?

二 穿越文学观念现实

三 穿越文学创作现实

四 穿越文学思潮现实

五 文学与文学:中国式的文学本体论

第九章 文学穿越现实的结果

一 “独创性文学”的提出

二 “独创性文学”是“根与叶”的有机生命体

三 “独创性文学”的“根”是哲学性理解而不是观念

四 “独创性文学”让文学批评尴尬

五 “独创性文学”对等、平衡于现实的文化功能

六 独创性作品作为“文学的个体化世界”

下编 “文学穿越现实的程度”及实践

第十章 论中国式当代文学性观念

一 “中国式文学性”出发:从“生生”到“境界”

二 “中国式文学性”审视:“生生”“境界”对“独创”的遮蔽

三 “中国式文学性”观念:文学穿越现实的“生生/独创”之程度

四 “中国式文学性”提问:准文学、差文学、常态文学、好文学

五 结语

第十一章 文学穿越现实的程度

一 文学性与穿越性

二 形象世界:对生存形状和概念现实的穿越

三 个象世界:对趋同的艺术表现现实的穿越

四 独象世界:对理解世界的“共性”和“他性”的穿越

五 在文学性的金字塔面前

第十二章 文学穿越现实的创作方法

一 文学经典启示怎样的独创方法

二 突破阶层和时代提出个体化问题

三 改造宗教与文化建立个体化理解

四 利用艺术资源创造个体化结构

五 穿越现实的方法与直觉、想象

第十三章 文学穿越现实的批评方法

一 文学批评独创性尺度的提出

二 独创性文学批评面对的中国文学问题

三 理解作品:完整的结构性把握

四 分析作品:文学要素如何促发了结构的生成

五 评价作品:全球视野中的个体化理解诊断

第十四章 文学穿越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创造史观

一 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文学性自觉”之问题

二 穿越文化、时代、思潮、地域制约的文学创造史思维

三 中国文学创造史的“大分期”和“小分期”

四 独创、潜创、依创、弱创的文学创造史分类

五 结语

否定主义文艺学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炫。

得书感谢您对《否定主义文艺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电子书
本书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一种,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由绪论和6章内容组成,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构建努力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包括“中国化”历史成因的剖析以及标志性成果的概括;“中国化”时代创新需要厘清的价值观念、理论体系、思想资源的整合以及大众
浪漫派视域中的美国现代诗歌审美的实用主义 电子书
《浪漫派视域中的美国现代诗歌审美的实用主义》围绕美国现代诗歌审美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其主要观点为,发轫于美国历史经验的现代诗歌与实用主义哲学之间具有内在的动态关联,前者从后者那里获得了审美性情、思维模式、意义结构和哲学底色,同时也为后者提供了思想品味、理论灵感、诗学范式和诗性气质。
二十世纪德国象征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史 电子书
不同于传统的德国文学史的写法,本书突出了对于两大文学思想史的梳理,聚焦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在德国文学中的历史发展,从宏观的概念史的角度来观照德国文学思想史中的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性与共性,对有关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学理与诗意的探寻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安徽大学教授、博导、评论家赵凯自2000年至今撰写并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45篇。赵凯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专家,这部评论集的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本土的文艺现象有感而发,正是作者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成果展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收录的评论文章曾陆续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