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人类逐渐成为地球主人,引发环境压力,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或有研究优势。

内容简介

兼具和超越地球上大多数生物能力的人类,依赖其日益发达的组织、生产、消费和繁衍能力,逐步演进为地球上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未曾被其他力量所阻挡,而且还在按其本质驱动,向着未来迈进。此种势头对于地球环境产生出来的巨大压力和扰动,自然引起了世界上不同层面人士和民众的普遍忧虑。“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科在考察解说个体人和群体人类社会此种能力及其演进方向时,因谙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研究方法,而具有一种特别的角度和阐发优势,学界有关这样的研究工作已经做了一些,但可能仅仅是开始,更多的期待则俟之于今后。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一而再,再而三

目录

理论探索

迎接地球和谐时代的到来

(一)农业时代(农业起源至1769年)

(二)工业时代(1769—2000年)

(三)地球和谐时代(2000年至今)

(四)结语:人类世探索新知

[附录1]环境问题的时代差异和历史本质

[附录2]从人类历史来认识生态文明

历史地理研究:如何面对万年世界历史

(一)时间尺度划分

(二)人类历史展开中地理面貌的呈现

(三)从地理因素来解释历史

(四)中国学者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长处

(五)开展研究工作的条件和做法

人类家园的营造:通则和目标解说

(一)本论题的学术特色和意义

(二)以早期人群的定居生活为起点

(三)不同地貌类型下居住家园营造方式

(四)居住家园演进为精神家园的基本要点

(五)结语:人类家园营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环境破坏论”的生态史评议

(一)历史上开发活动的阶段性评价

(二)何以“环境破坏论”的观点相当盛行

(三)基于人类诸多文明成果的生态史评议

(四)结语:在实践中推出中国学者的生态史学作品

[附录]创新历史文献记录价值的认识体系

历史地理学界“话域”与“话语”的融通

(一)历史地理学的现代“话域”从“地理沿革史”起始

(二)现代地理学对“话域”的强化

(三)历史地理学若干“同行”话语

十年来学界学术组织与学术力量评价

(一)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作用

(二)学术力量的判断和描述

环境史审视

由沧水入黑水

(一)引言:海洋环境史初试

(二)“浮海以舟”——性命相托的封船

(三)募集具有“操舟之术”的长年水手

(四)开洋:福建至琉球之海道

(五)封船遭遇海上风暴场面及应急处置方式

(六)结论:帆船时代的过人智慧

天无绝人之路:陇西高原砂田作业的微观调查

(一)有关砂田起源和形成过程的讨论

(二)砂田作业细节调查

(三)人力适应自然条件的一定量度

(四)结论和展望

庄浪群众烧柴小史

(一)富有启发作用的森林传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的情况

(三)1984—1986年的“三年停止破坏”工作

(四)结语:群众社会生活对环境状态的依赖度和关联度

1911—1934年延川县人地关系实况之考察

(一)本县基本生产和民生情况

(二)川地和山地(坡地):本县田地在地形上的分布

(三)本县生产力之水准

(四)社会贫困化及其在环境层面的影响

(五)人地关系之实况判断

山地寻踪

神山·奇山·英雄山

(一)引言:自古闻名的西岳华山

(二)君民祈福寄托希冀之神山

(三)古今游人亲历激赞之奇山

(四)身负历史和民族重任之英雄山

(五)思想史视点:历史文化蕴义之叩问

(六)结语:名山有赖自然高度而挺立,有赖文化高度而跃升

秦汉阴山山脉结构特点的地理学观察

(一)阴山山脉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二)作为“夷狄之大利”的阴山山脉

(三)秦汉王朝如何掌控阴山山脉的主动权?

(四)结语:山脉对于游牧民族的意义

秦岭牛背梁区域的野生动物——羚牛

(一)牛背梁的位置

(二)前人对羚牛秦岭亚种的认知

(三)羚牛何以历久而能生存下来?

长安城初探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一)引言:秦末有了天下重新洗牌的机遇

(二)一入关中:从“咸阳之约”率先西进

(三)再入关中:以秦地作为“争权天下”的大本营

(四)入都关中:揭开西汉王朝新的历史

(五)结论:胜算在于对既有条件的熟识程度和决策判断

隋初长安城政治生活片段

(一)小引

(二)隋初长安城之零星记录

(三)有关迁都事项的议论

(四)各种迁都理由的罗列分析

(五)结论

国都区位论

(一)将区位论引入古代都城研究中的前提条件

(二)第一步:如何在全国选择稳妥的建都区域

(三)第二步:如何在建都区域内确定合适的都址

(四)第三步:采取有效方式弥补上述都址之不足

(五)结论:国都区位论的建构要领

西安城市生命力的初步解析

(一)西安城市发展史上曾渡过的四大难关

(二)地理环境对西安的支撑作用

(三)水:维持西安城市生命的关键所在

(四)究竟谁可以决定西安城市的命运?

人物透视

历史地理实干家谭其骧先生

(一)燕大研究院毕业后谭其骧的“志愿”和“计画”?

(二)《禹贡半月刊》之“发刊词”为谁的手笔?

(三)1949年以后谭其骧先生的身体力行

(四)谭其骧先生一生精神所寄的历史地理学

住在杭州城的乡贤教授

李约瑟先生留在长安孔庙的畅想

(一)李约瑟先生曾四次来西安,三次到孔庙

(二)李约瑟先生第二次到长安孔庙的畅想

如何着眼于长远和未来:钱学森院士部分论著思考

(一)全书的特点

(二)具有战略意义的前瞻性看法

(三)前瞻性的看法皆有依据

(四)一位有胆识的科学家

(一)关键是继承大师的精神财富

(二)战略科学家的战略思考

(三)百年之策贯穿着一条红线

(一)科学家在提出专业见解的同时,又要讲清楚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间有很好的结合

(三)怀有对自然和人类命运负责任的崇高使命

序文一束

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出发

地方性知识和力量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序言

马国君《历史时期金沙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序言

吴俊范《水乡聚落——太湖以东家园生态史研究》序言

陈隆文《中原历史地理与考古研究》序言

吴朋飞《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涑水河流域的个案研究》序言

张小永《明朝对河套地区经略研究》序言

后记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侯甬坚。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你不可不知的宇宙探索百科 电子书
本书围绕宇宙百科知识展开,划分为我们的太阳系,总览宇宙和星空,人类探索宇宙三大章节,系统地介绍了太阳系中的成员,宇宙演化,以及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过程和成果。相信通过阅读,小读者一定会对宇宙有一个科学的、崭新的认识。
身体的秘密:探索人类生物学的六大突破 电子书
从细胞到病毒,从免疫系统到人类思维,在伟大科学家的重大发现中看到不一样的人体。
极客物理:在科学实验中探索物理之美(卷1) 电子书
一本面向科学爱好者的很有趣的图书,既有一些启发性的实验设想,又介绍了一些可自己动手做的实验。
极客物理:在科学实验中探索物理之美(卷2) 电子书
本面向科学爱好者的很有趣的图书,既有一些启发性的实验设想,又介绍了一些可自己动手做的实验。
生态文明与低冲击开发:贵安“绿色金融+”城市质量体系实践探索 电子书
本书从生态资源质量调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绿色发展质量体系研究、“绿色金融+”(1+5)绿色发展建设到生态文明与贵安质量多角度研讨,探索提出“1+5”绿色发展质量体系,着力解决目前发展阶段“水多、水少、水脏”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矿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大数据中心基地”“绿色质量标准体系”“海面城市试点”“安平生态新城”“绿色能源车庄网综合体”等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