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研究(2020年卷)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0年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反映中国思想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史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思想创新的重要精神养料。

本书收录了国内多所大学中多位著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思潮和学派、思想家及经典研究、中国思想史教学等问题。

本书共收录二十余篇关于思想史的最新研究,其中多篇论文源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并专请中国思想史专家张岂之先生撰写卷首语——《文化自信与中国思想史》。

本书的出版以期为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提供窗口和基地,供专业研究者交流参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卷首

文化自信与中国思想史

一 文化自信包含五个认同

二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三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史书

四 文献典籍与中国思想史

五 中国思想史中包含有独特的科学精神

儒学思想史专题研究

论“中和”的意义

一 重要意义

二 “和”的词族

三 中和与中庸

四 中和与人心

五 中和与礼节

略论“何人可谏”

一 辨君之良心

二 遇君之良知

三 限君之良言

《周易》变易思想与周人新型天命观及德福观的确立

一 殷周剧变与“天命不易”观念的失效

二 《周易》变易思想与新型天命观的确立

三 周人新型德福观与《易传》的诠释特色

“三赐不及车马”辨析

一 汉唐学者的“赐命”说

二 宋明学者的“赐赠不受”说

三 清代学者的“赐予”说及“阙失窜乱”说

结语

方苞礼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 方苞礼学概览

二 方苞礼学研究回顾

三 方苞礼学研究未来展望

元代《礼记》学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 元代《礼记》学的通论性研究

二 位列学官却褒贬不一——陈澔《礼记集说》

三 绍述朱子重塑《礼记》——吴澄《礼记纂言》

四 元代《礼记》学研究展望

孟子动物伦理探析

一 “以羊易牛”的伦理困境

二 感觉:解救还是解放?

三 仁心与敬畏生命、动物权利的比照

四 仁民爱物的道德修养机制

五 小结

试论春秋时期官吏制度的改革与突破

一 春秋时期官吏制度改革的背景

二 春秋时期官吏制度的革新

三 春秋时期官吏制度革新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结语

“一元”性与“品级”性的统一

前言

一 基于“名”与“性”的考察

二 同一性:“元之天”下的向善性

三 品级之人:元之下的实践

四 结语

宋明理学思想专题研究

宋初儒学本体论构建方式探析

一 对性与天道关系的理论梳理

二 周敦颐诚本论:人伦道德本体化为天道

三 二程天理论:天道伦理化为人性

四 余论

张载“气聚成物”理论献疑

一 关键概念疏解

二 何谓“气聚”?

三 物的统一性

四 物的同一性

五 “死之不亡”?

结语

明代关学经典《周易辨录》哲学思想刍议

一 杨爵思想与阳明心学

二 贞正之理:天下达道

三 天人之际:天人一理

四 修养工夫:明心力行

五 君臣关系:奉天安民

朱熹的“真知必能行”说及其理论效力

一 “真知必能行”的含义及其理论问题

二 现有研究的分析与回应

三 内在理由与“真知”

四 结语

道家道教思想史专题研究

老子伦理思想析论

引言

一 一种道德形而上学理论的提出

二 道德主体和自觉性的确立

三 对伦理名教的批判分析

四 知性和伦理的关系

五 慈爱

结语:宇宙伦理、人类自律与环境哲学

论司马光对《老子》的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

一 对道的理解

二 老子思想与经世致用

三 诚与性命之学

四 结语

《淮南子》“道法自然”观论析

一 本体之道与具体之道:《淮南子》对“道”的界定

二 自然的归属性:《淮南子》对“法自然”的阐释

三 评价

近代思想史专题研究

抗战时期侯外庐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

一 民族主义思想

二 民主主义思想

三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

结语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者国家思想之演进特点及流弊探究

一 从晚清时期的国家有机体论到民国时期的积极国家

二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论国家的起源、职责和权限

三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国家思想的特点与流弊

佛教思想文化专题研究

佛教文化与契丹民族的汉文化认同

一 佛教在精神文化方面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文明化

二 佛教文化推动了契丹民族的文化自觉

三 佛教文化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政治自觉

思想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实事求是:中、韩实学的精髓及“近代转折”的思想史前提

一 实事求是对性理之学空虚弊病的反叛

二 中、韩实学的实事求是之面向及变奏

三 实事求是乃是中韩近代转折的思想史前提

试论认知科学和中国思想史的跨学科研究

一 认知科学与中国思想史的交叉融合

二 认知科学与道教思想史的交叉融合

稿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0年卷)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阳举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思想史研究(2020年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 电子书
《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文集,所收集的30篇论文是作者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研究或专题研究,具体包括史学思想史综论和经史关系两个部分;下篇为具体研究或个案研究,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各个不同时期史学家、思想家们的史学思想,以期人们能够对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史的总貌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有:关于历史动力的见解、关于史学工作的认识、史学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5年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 电子书
本书以实证个案研究为主,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