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每一个强势品牌都有独特且极具竞争力的认知产品。认知产品,就是品牌定位。
内容简介
全书围绕体现企业独特优势的“认知产品”这一视角,帮助经营者从认识企业长处、发掘源点用户、洞察用户痛点、创建品牌认知、建立根据地市场等角度建立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深度连接,并探讨了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基业长青的三大核心法则:“他生”/“利他”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立足企业长处的差异化生存是企业生存的保障;经由“有效”实践习得的独特“我知”是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作者谈云海,1971年出生,湖南岳阳人,现为北京谈云海品牌咨询有限公司CEO。1996年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博士毕业,入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2005年接触营销定位理论,跨界商业咨询与研究,曾在上海特劳特战略定位咨询公司任咨询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一 企业的命脉:“认知产品”
推荐序二 “认知产品”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推荐序三 我的“认知产品”实践故事
前言
导读 企业如何活下去
企业战略的最高目标:活下去
长久活法一:“他生”/“利他”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长久活法二:立足企业长处的差异化生存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长久活法三:深度挖掘经由“有效”实践习得的独特“我知”是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01 第一章 单一认知,多元经营
第一节 经营者是否了解企业自身的长处
通过市场表现来识别企业的长处
通过审视传统的总结复盘来分析企业的长处
通过“战术盘点”来理解企业的长处
第二节 经营者是否了解企业的“顾客”
能不能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来了解顾客
用“关键少数”来了解顾客
第三节 经营者是否了解企业的“产品”
为什么我们对产品的了解往往浮于表面
从用户进步角度来理解产品
用战术盘点来理解产品
02 第二章 什么是认知产品
第一节 企业的成果是什么
品牌认知是企业真正的成果
认知成本是企业获得成果的最大障碍
品牌认知的力量
第二节 什么是品牌认知
什么是品牌定位
品牌认知的排他性与少数性
关于多品牌战略
第三节 品牌概念越大越好吗
大概念的三大弊端
差异化概念“宜小不宜大”
第四节 如何定义认知产品
认知产品的定义与命名
03 第三章 为何要强推认知产品
第一节 如何理解“满足顾客需求”
“满足顾客需求”就是“用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吗
如何应对顾客需求的改变
第二节 认知产品不清晰有何后果
企业产品越多,品牌认知越不清晰
第三节 如何用认知产品拓展新客户
低价拓客法
流量拓客法
认知产品拓客法
第四节 企业的聚焦与多元如何平衡
认知的聚焦
能力的聚焦
顾客的聚焦
干部的聚焦
04 第四章 如何挖掘用户痛点,确定认知产品
第一节 什么是用户痛点
什么是不变的事物
用户痛点的定义
第二节 如何找到用户痛点
通过深度调研挖掘用户痛点
遴选支点战术,锁定用户痛点
关注痛点品类与痛点焦虑
第三节 什么是痛点定位法
解读痛点定位
痛点定位三步法
第四节 如何推进落实认知产品
正确理解认知产品所赋予的新概念
从“活在当下”到“活到未来”
第五节 案例分析:高和传媒如何确定其认知产品
高铁电视的重新定位:讲品牌故事的平台
高和传媒认知产品之历程一:城市讲旅游故事
高和传媒认知产品之历程二:企业讲品牌故事
高和传媒认知产品之历程三:城市讲招商故事
高和传媒认知产品之历程四:企业家讲故事
05 第五章 如何经营认知产品
第一节 认知产品只是用来构建品牌认知的吗
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角,认知产品所承载的任务
第二节 认知产品如何平衡当下与未来
认知产品的当期收益与长期回报之间的平衡
认知产品的高价与市场规模的平衡
认知产品的投入与成本分摊的平衡
认知产品的聚焦与多元经营的平衡
第三节 如何构建企业产品结构的秩序和生态
认知产品在品牌成长中的作用
非认知产品的配角任务
配套产品与周边产品的任务
立足于认知产品发展独特的业务模式
06 第六章 为何升级认知产品
第一节 企业为何“加个不休”
短板归因
长处归因
第二节 为何要在认知产品上做持续创新
关于创新的若干认知误区
在“不变”上做创新
第三节 如何升级认知产品
从“创造性转换”到“转换性创造”
用“转换性创造”思维升级企业的创新思维
第四节 品牌拓界有何原则
品牌拓界原则一:主导原则
品牌拓界原则二:信任原则
品牌拓界原则三:英雄原则
07 第七章 谁来负责认知产品
第一节 量化考核如何落实到人
从总量考核开始
从KPI到OKR
“人”的哪些部分是不可量化的
第二节 谁能负责认知产品
谁在负责产品
能对产品负责的人具备哪些特质
经营者负责认知产品
第三节 企业最重要的产品是什么
用“人”成就“事”
以“事”成就“人”
经营者如何成就“人”
人是起点,更是目的
跋 “活”出企业自己
如何活
为什么活
活得怎样
认知产品是202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谈云海。
得书感谢您对《认知产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