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系统、全面、详实的李健吾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李健吾(1906-1982),笔名刘西渭,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家,在文学创作、戏剧实践、文艺评论、外国文学翻译及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贡献。他也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首任主任,对上戏的创建和发展有奠基作用。
本书包括李健吾的生平行状研究、文学/戏剧批评研究、文学/戏剧创作研究、翻译及学术研究之研究及李健吾研究综述、李健吾研究资料目录,多纬度呈现李健吾研究的优秀成果。
作者简介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文学系(简称戏文系)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建最早的系科之一,其前身是1946年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开办的编导研究班,首任班主任熊佛西。1949年编导研究班改为理论编剧科,后又改名为戏剧文学科,学制三年,李健吾担任戏剧文学科主任。
1959年3月,由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文化部决定在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分别筹建戏剧学系,后改为戏剧文学系。1979年上戏戏文系在全国蕞先招收戏剧学科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现有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戏剧教育三个专业,其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戏剧学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戏剧戏曲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戏剧与影视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且是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高峰学科(A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
序言
第一编 生平与回忆
李健吾自传
《铁窗吟草》后记
关于《文艺复兴》
忆西谛
实验剧校的诞生
病中(二)
忆健吾
苦干的雪茄
我的老友和畏友
追忆李健吾的“快马”
忆李健吾先生
李健吾的一生
怀念李健吾同志
上海演出《委曲求全》的点滴回忆
追怀李健吾学长
听李健吾谈《围城》
李健吾与巴金
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遥忆健吾师
怀念良师李健吾先生
李健吾的二十四封信
灰色上海时期我的父亲李健吾
汪曾祺致李健吾的两封信
李健吾书信:致巴金 陈西禾 常风 柯灵 师陀等
父亲的才分和勤奋
韩石山先生谈李健吾
郭宏安先生谈李健吾
李健吾:不散场的戏
作家论之二:李健吾论
杨绛的成名与李健吾先生
有关李健吾的一则误传
张可与李健吾的戏剧缘
李健吾与上海剧艺社
李健吾研究亟待推进
李健吾与《文艺复兴》
李健吾关于《雨中登泰山》的两封信
第二编 戏剧/文学批评研究
李健吾:体验性现实主义戏剧批评
李健吾与中国戏剧批评
人性的光辉:在功利和唯美之间:李健吾戏剧批评观之批评
“剧评”的兴起
刘西渭的《咀华集》
被遗忘的《咀华二集》初版本
“灵魂奇遇”与整体审美
论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审美个性
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李健吾的京派文学批评
论京派批评观
李健吾的批评观念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新中国成立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下
第三编 戏剧/文学创作研究
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戏剧
论李健吾的剧作
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
李健吾及其剧作
试论李健吾喜剧的深层意象
试论李健吾的性格喜剧
论李健吾的喜剧创作
现代知识分子情感症候的喜剧形态:重读《新学究》
“心不在焉”的“性格”说
试论李健吾三十年代的悲剧创作
李健吾的悲剧创作初论
话剧《青春》如何变成了评剧《小女婿》
《王德明》: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中国化书写
《阿史那》: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中国化书写
商业化面孔下的政治呼唤
李健吾对《托斯卡》的差别化改译
李健吾对辛格戏剧的借鉴与中国现代悲剧的转型
民族化的深化与写意戏剧的初探
李健吾建国前剧作版本丛考
“他有的是生命力”
试谈李健吾的现代派诗论
李健吾当代散文的风格特征
第四编 翻译及学术研究之研究
读《委曲求全》
李健吾的翻译观及其伦理内涵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中的译者意向性研究
从手稿档案看李健吾译《爱与死的搏斗》之始末
李健吾与法国文学
《福楼拜评传》
读《福楼拜评传》
论“福楼拜问题”
李健吾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初探
评李健吾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
古典与现实:李健吾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与阐发
李健吾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
在学术论文的大生产运动中想起李健吾
李健吾戏剧教育实践初探
附录一: 李健吾研究综述
附录二: 李健吾研究资料目录
附录三: 学术研讨活动
李健吾研讨会在京召开
“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戏剧”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李健吾研究资料集(全二册)是202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编。
得书感谢您对《李健吾研究资料集(全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