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骚·谶纬·易占与仪式乐歌:西汉诗歌创作形态与诗学研究

楚骚·谶纬·易占与仪式乐歌:西汉诗歌创作形态与诗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对“三大组诗”作系统校释,在此基础上,对比较有把握准确释读的诗篇写成研究性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由六编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西汉时代的《诗》学研究,另一类是西汉时代诗歌创作形态研究,包括楚骚创作、“三大组诗”以及《易林》繇辞等。与一般按照程式写作的专著不同的是,每一编文章都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这些文章积聚在一起,西汉《诗》学阐释的诗性风格以及诗歌创作风貌也就大体呈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作者张树国,辽宁阜新人,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乐府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获杭州师范大学人才称号。已完成三项国家社科基金及多项教育部及浙江省、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获得浙江省、杭州市多项奖励,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7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编

第一章 由乐歌到经典:出土文献对《诗经》诠释的启迪与效用

一、《诗经》“六义”与仪式关系研究现状之分析

二、《清华简·耆夜》:“仪式乐歌”的重要文本

三、“古之学者”怎样“玩经文”——以《孔子诗论》为例

四、“诗无达诂”:西汉《诗经》经典化后的阐释多样性及其功过

五、出土文献对《诗经》阐释史的启迪效用

第二章 《诗纬》研究

一、“建四始五际而八节通”

二、“诗者,原情性而明人伦”

三、“诗者,天地之心”

四、谶纬诗学体系的特征及与阴阳五行之关系

五、谶纬诗学的文学影响

第二编

第三章 论扬雄《畔牢愁》与《九章·悲回风》的附益问题

一、《悲回风》篇章结构之内在矛盾

二、《悲回风》(下)之岷山地理、气候及作者关系

三、《悲回风》(下)之道家思想来源

四、《畔牢愁》为刘歆附益在《悲回风》之下

五、《悲回风》不是屈原的“临终绝笔”

第四章 《楚辞·远游》成篇及作者考论

一、《楚辞·远游》不是屈原作品

二、《远游》(上)之“理辞”出自《淮南内篇》

三、“《楚辞》定本出自淮南”及《远游》创作时间

四、《大人赋》受到《淮南子》《远游》(上)的影响

五、《远游》“重曰”之下骚赋可能是扬雄《广骚》

六、《广骚》诗意之独创性

附录

第三编

第五章 《易林》繇辞中的西汉小说元素

一、《易林》与西汉末谶纬小说

二、《易林》繇辞与西汉记异小说

三、《易林》与西汉仙道故事

四、《易林》与杂传类小说

五、《易林》中西汉小说形态及作者问题

第四编

第六章 《安世房中歌》:汉高祖庙祀乐章

一、《安世房中歌》中包括四首“房中燕乐”的楚声作品

二、“房中祠乐”“祠”的是汉高祖刘邦

三、《安世房中歌》是庙祀组诗

四、《安世乐》作者是叔孙通

第七章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集释

第五编

第八章 《郊祀歌十九章》:武帝时期郊祀文本研究

一、《郊祀歌》研究应从郊祀制度入手

二、元鼎六年:甘泉泰一与后土祀歌

三、元封五年:泰山封禅及汾阴后土祀歌

四、太初元年:泰山明堂祀歌

五、《郊祀歌》中的祥瑞歌

六、通天地:武帝郊祀活动之宗教心理探源

第九章 《郊祀歌十九章》集释

第六编

第十章 汉铙歌六首清人注疏考证

一、《巫山高》:高祖时士卒思归之讴

二、《思悲翁曲》:高祖彭城战后的士卒哀歌

三、《圣人出》:册封皇太子仪式上的乐歌

四、《上之回》:武帝幸回中乐歌

五、《远如期曲》:太乐食举乐歌

六、《上陵》:上陵食举乐

第十一章 《汉铙歌十八曲》集释

参考书目

后记

楚骚·谶纬·易占与仪式乐歌:西汉诗歌创作形态与诗学研究是2017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树国。

得书感谢您对《楚骚·谶纬·易占与仪式乐歌:西汉诗歌创作形态与诗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胡适、胡怀琛诗学比较研究 电子书
新诗史上不太为人熟知的胡怀琛,曾与胡适一样对新诗进行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倡和践行了不一样的白话诗学路径。他与胡适既有根本的分歧,又在历史的回声中时有相交融合。本书从语言、诗体、音节等方面对比研究胡适与胡怀琛的新诗创作、批评及理论,梳理与考察两者诗学的形成过程与不同命运,揭示出历史转折处新诗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重估了胡怀琛在新旧诗转型期间对新诗所作贡献及其文学史意义。
程序诗学视阈下英国历史小说文类的发展与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俄国形式主义程序诗学为研究角度,结合英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文史理论思潮,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英国历史小说文类形态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对于弥补英国历史小说文类整体性研究和西方历史小说研究理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南开诗学(第一辑) 电子书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一辑,即创刊号。
映照的认知诗学研究:隐喻、象征和讽喻(英文版) 电子书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