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宋代诗学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知识论述,也重建了抒情论述。本书在梳理宋代诗学之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力图呈现以上论述的理论逻辑与结构。
内容简介
自晚宋以来,宋代诗歌史被认为经历了沿续唐人传统、背离唐人而自成一统、再到回归唐人传统的过程。诗歌史上从唐到宋的转变,在诗学思想史的意义上是一种从抒情为本到知识为本的转向。
作者简介
作者张健,1964年生,籍贯安徽,北京大学文学博士。1992年至2005年间,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沧浪诗话校笺》《元代诗法校考》《王士禛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笺证》《清代诗学研究》,辑校《珍本明诗话五种》,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清代诗学研究》《元代诗法校考》分别获北京市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清代诗学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沧浪诗话校笺》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古籍工作委员会“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绪论
一、知识与抒情
二、宋代诗学的知识转向及知识论述
三、重建抒情传统与抒情、知识关系的重构
第一章 重建文学的道德基础
一、礼乐崩坏与文化重建
二、苏轼的道统论述与“古文家”的思想史地位
三、文道关系的重建
四、“孝友忠信是此物之根本”:黄庭坚关于道德、学问与文学关系的论述
五、从“立身之道与文章异”到“文如其人”
第二章 审美重建与晋唐传统
一、对晚唐五代的审美批判:格韵卑浊
二、审美重建与晋唐精神
三、格与韵:新审美标准的确立
第三章 命意布置与书本事料
一、立意与命意:思想主题优先
二、命意与布置:意义的内在逻辑与叙述结构
三、从草木鸟兽为料到以事为料
第四章 句律精密与规模波澜
一、命意与句法
二、炼字
三、规模与波澜
第五章 浑成境界与昆体工夫
一、道德工夫与文章工夫
二、黄庭坚的工夫论述
三、工夫论之观念框架的转变及其再展开
第六章 文道关系的再调整:理学家的文道论述
一、贯道与载道之辨:文学家与理学家的文道观
二、“有德者必有言”:理学家文道关系论述及其经典基础
三、存养工夫:知识作为道德的基础
四、道统与文统的合与离
第七章 从言志到明理:诗歌的义理价值与知识基础
一、分裂的诗歌观念:尊诗与贬诗
二、“雪月风花”与“天理流行”
三、“吟风弄月”与“曾点气象”
四、朱熹“以理为诗”及其《斋居感兴》的经典化
五、景物“把做道理看”与理语、理趣:理学家观物方式的诗学影响
第八章 删后无诗与下学上达:理学家的诗歌史论及诗学工夫论
一、“自从删后原无诗”
二、朱松:汉魏晋与唐诗的高下
三、朱熹的三变说与尊古贬律
四、陆九渊述诗之源流
五、朱熹的学诗工夫论
第九章 回归唐诗与抒情传统的重建
一、朱弁:重建钟嵘的抒情论述
二、张戒:言志为本与咏物为工
三、“四灵”:回归唐诗传统与抒情传统的重建
四、叶适:“合周程、欧苏之裂”与尊唐崇律
五、晚唐体的流行及其批判
第十章 抒情传统的重建与价值格局的调整
一、“合周程、欧苏之裂”:理学与文学之分裂与融合
二、“洛学兴而诗律坏”与诗律重建
三、“风人之诗”与“文人之诗”:抒情与知识的对立与融合
四、尊古与崇律之间
五、本色与大家:多元价值标准的确立
六、功夫与路径
第十一章 以知识途径造抒情境界:重建抒情之道
一、四人论诗与当代诗学问题
二、严羽:“辨白是非,定其宗旨”与“以禅喻诗”
三、禅道与诗道:禅与诗的真理与价值问题
四、诗道的展开
五、诗道在妙悟
六、参诗与悟入:工夫与境界
附录 严羽与王埜、戴复古等论诗考
参考文献
作者小传
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研究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健。
得书感谢您对《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