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个独特和全面的歌剧欣赏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发展、艺术风格的演进为经,以歌剧艺术作为综合艺术与别的艺术门类的互相影响关系为纬,同时以艺术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为纲,立体呈现歌剧艺术四百年的诸多方面,试图为歌剧欣赏者提供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和全面的欣赏指南。
让我们随着时间上溯至1607年乃至更早的16世纪晚期,探寻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在宫廷里兴起的这种新型艺术形式,在蒙特威尔第那里追溯歌剧的源头。顺流而下,看这条清澈的小溪如何从潺潺细流逐渐发展成为宽阔的江海——歌剧艺术的发展史如同文化的交流史,从这里可以读懂四百年文化的流转和传承。
作者简介
作者沈祺,北京大学金融系毕业,后赴法国研习音乐管理并于巴黎索邦大学获硕士学位。《爱乐》专栏作者,著有《歌剧欣赏十八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丛书编委会
总序
序言
第一讲 蒙特威尔第和歌剧的起源
一 为什么歌剧会诞生在意大利
二 蒙特威尔第之承前启后
三 早期歌剧和今日的不同
四 《奥菲欧》
五 《奥菲欧》之外的意大利17世纪歌剧
第二讲 皇室的辉煌——从吕利到珀赛尔
一 法国歌剧和英国歌剧的起源
二 吕利的无上荣耀
三 吕利身后的法国歌剧
四 珀赛尔孤单的背影
第三讲 第一个世界主义者——亨德尔
一 亨德尔的歌剧之路
二 亨德尔的全盛时期
三 披着清唱剧外衣的歌剧
第四讲 落日的余晖——18世纪的歌剧
一 被忽略的大师——拉莫
二 “红衣主教”的歌剧
三 拿波里乐派
四 喜歌剧之争
第五讲 格鲁克、海顿和维也纳
一 格鲁克的歌剧创新
二 巴黎的歌剧擂台赛
三 “海顿爸爸”的歌剧
四 维也纳的歌剧生活
第六讲 横空出世的天才——莫扎特
一 用德语写歌剧
二 最深刻的喜歌剧
第七讲 从贝多芬到威伯
一 德语歌剧的兴起
二 歌剧音乐与政治
三 《费德里奥》
四 贝多芬和歌唱家
五 威伯和他的时代
第八讲 贝多芬的反面——罗西尼及美声歌剧
一 为什么美声歌剧能成功
二 罗西尼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三 多尼采蒂的歌剧
四 贝利尼的歌剧
第九讲 整体艺术的高峰——瓦格纳
一 音乐与文学之关系
二 瓦格纳的青年时代
三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工匠歌手》
四 拜罗伊特和《尼伯龙根的指环》
第十讲 意大利巨擘——威尔第
一 威尔第的音乐与政治
二 威尔第的音乐和戏剧
三 《奥赛罗》和《法斯塔夫》
第十一讲 十九世纪的法国歌剧
一 从梅耶贝尔到柏辽兹
二 从奥芬巴赫到比才
第十二讲 真实主义的高峰——普契尼
一 莱昂卡瓦罗与马斯卡尼
二 普契尼的巅峰之作
三 普契尼在中国
第十三讲 民族乐派歌剧的兴起
一 斯美塔纳和捷克歌剧
二 德沃夏克和雅纳切克
三 波兰和匈牙利的民族歌剧
第十四讲 俄罗斯歌剧
一 格林卡和沙皇
二 柴科夫斯基的巅峰之作
三 强力集团的歌剧
四 苏维埃的歌剧
第十五讲 从德彪西到斯特拉文斯基
一 法国歌剧之高峰
二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三 俄罗斯的夜莺
第十六讲 德奥最后的浪漫——理查·施特劳斯
一 艺术创作的道路
二 艺术和政治的交集
三 理查·施特劳斯和文学
四 《玫瑰骑士》
五 《莎乐美》
第十七讲 迷惘和追寻——从贝尔格到潘德列茨基
一 贝尔格和德奥歌剧的创新
二 英美歌剧在20世纪
三 法国歌剧及拉丁语系的歌剧
四 东欧伟大的作曲家
第十八讲 歌剧在中国——从《白毛女》到《秦始皇》
一 《白毛女》的年代
二 《西施》的道路
三 国际化合作的新歌剧
四 歌剧在中国的未来
歌剧不是“文化产业”(代后记)
歌剧欣赏十八讲是201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沈祺。
得书感谢您对《歌剧欣赏十八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