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的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

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的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劳伦斯作品地理背景深厚,地理空间与自然意象彰显独特艺术品格。

内容简介

劳伦斯是一个自传性很强、也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作家,他的创作与出生地、成长地特别是那片“心灵的故乡”及旅居地紧密相关,这就是文学地理学所关注的作家作品产生的地理基础。由此便有长篇小说集中构建矿区、乡村、城市三个地理空间。在这些空间中精心塑造了许多意蕴深刻的自然意象:以日月星辰彩虹为代表的天文类意象,以多姿多彩的湖海为代表的地理意象,以树林花草为代表的植物意象,以鸟、马为代表的动物意象。这些地理基础所带来的地理空间的建构,自然意象的产生为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家思想感情的传达,哲学思想的体现,审美情思的展示,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劳伦斯长篇小说的独特艺术品格和魅力。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劳伦斯研究综述

第二节 选题理由及意义

第三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大地之子:源于故乡,超越故乡

第一节 难忘故乡——乡怨,乡恋,乡愁

第二节 他乡寻梦——旅行、流浪、漂泊

第二章 坚实可感的地理空间建构

第一节 从偶然点缀到星罗棋布的矿区空间

第二节 英国土地和乡村之美——乡村空间

第三节 异化的人类文明中心——城市空间

第四节 湖泊海岛空间

第三章 意蕴丰富深刻的自然意象

第一节 天文类自然意象

第二节 地理类自然意象

第三节 植物类自然意象

第四节 动物类自然意象

第四章 长篇小说艺术探魅

第一节 长篇小说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第二节 长篇小说创作的象征艺术

第三节 劳伦斯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D.H.劳伦斯地理年谱

后记

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的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庄文泉。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的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电子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批评与洞见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书主题内容,研究美国文学批评,由六篇论文组成,前两篇回顾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批评的历程,后四篇则从亚裔视角分析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英语学科为何、如何顺应文学研究的需要进行转型。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 电子书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精选了作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鲁迅的文章,将鲁迅置身于东西方文化撞击的漩涡中加以剖析,比较了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以及在文化深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担,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传统。鲁迅一方面是撼动中国文化传统基石的批判者,另一方面又是这一传统真正的现代继承者,并对被挤到社会边缘的人有着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由高旭东编著。
劳伦斯墨西哥小说殖民话语主体性嬗变 电子书
后殖民理论兴起以来,学界一直以主奴关系来解读后殖民语境下的主体构建,较为新近的研究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连续变化的谱系。学者们不再以“霸权”“侵略”等关键词来解读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而是以“矛盾”“模棱两可”等来说明权力的双向作用。劳伦斯四部以墨西哥为背景的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内在的心理冲突,叙事线索也比较复杂,这恰好反映了边界状态下主体性的流变,这也正是这几部小说早前被忽视的重要价值。本书分别从身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