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

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传感器阵列优化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4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讨论波束设计的问题,介绍阵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与模型、窄带阵列信号处理,以及宽带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下册主要讨论模态阵列处理与方位估计的问题,介绍声学阵列模态处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目标方位谱估计理论与方法。书中融入了作者近二十年来从事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纳入了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同时采纳了少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章节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阵列信号处理应用范围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阵增益与稳健性

1.2.2 波束图优化设计

1.2.3 恒定主瓣响应波束设计

1.2.4 波束形成器的实现

1.2.5 模态阵列信号处理

1.2.6 目标方位估计

1.2.7 二阶锥规划求解方法

1.3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阵列信号处理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数学模型

2.2.1 基阵

2.2.2 信号模型

2.2.3 噪声场模型

2.2.4 基阵接收数据模型

2.2.5 快拍数据模型

2.3 波束形成

2.3.1 波束形成表达形式

2.3.2 窄带波束形成

2.3.3 窄带波束形成器的性能参数

2.3.4 波束扫描方位谱

2.4 常见的波束形成器

2.4.1 常规波束形成器

2.4.2 最佳波束形成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规则阵波束设计

3.1 引言

3.2 线阵

3.2.1 连续线阵

3.2.2 均匀线列阵

3.2.3 二元阵

3.2.4 均匀线列阵窗函数加权

3.3 矩形阵

3.3.1 波束图乘积定理

3.3.2 均匀矩形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波束稳健性分析

4.1 引言

4.2 最佳波束形成器稳健性影响因素

4.3 导向向量失配对波束性能的影响

4.4 协方差矩阵失配对波束性能的影响

4.4.1 样本协方差矩阵求逆波束形成

4.4.2 样本协方差矩阵求逆法波束性能

4.5 超增益波束形成器的稳健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稳健波束设计

5.1 引言

5.2 对角加载法

5.3 加权向量范数约束法

5.3.1 加权向量范数约束与对角加载波束形成器的关系

5.3.2 范数约束波束形成器的二阶锥规划求解方法

5.3.3 范数约束波束形成器对角加载量求解法

5.4 最差性能最佳化法

5.5 协方差矩阵拟合法

5.6 双约束法

5.6.1 算法描述

5.6.2 尽可能小的椭圆不确定集

5.7 各种波束形成方法性能比较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波束旁瓣设计

6.1 引言

6.2 凹槽噪声法

6.3 零点展宽技术

6.3.1 干扰方位扩展法

6.3.2 频带扩展法

6.3.3 协方差矩阵锥化法

6.4 最低旁瓣波束形成器

6.4.1 最低旁瓣波束设计

6.4.2 稳健最低旁瓣波束设计

6.5 旁瓣控制高增益波束形成器

6.5.1 低旁瓣自适应波束设计

6.5.2 旁瓣控制高增益波束设计

6.5.3 稳健旁瓣控制波束设计

6.6 抗阵列流形误差的稳健低旁瓣波束形成

6.6.1 问题描述

6.6.2 £,范数准则

6.6.3 Z,范数准则

6.6.4 最差旁瓣下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波束主瓣设计

7.1 引言

7.2 最小误差逼近法

7.2.1 误差范数表述

7.2.2 最小均方准则法

7.2.3 最小误差范数法

7.3 期望主瓣响应波束设计

7.3.1 问颢描沭

7.3.2 旁瓣控制主瓣最小误差逼近

7.3.3 主瓣精度约束最低旁瓣波束设计

7.3.4 窄带波束优化统一形式

7.4 恒定主瓣响应波束设计

7.4.1 宽带波束图

7.4.2 恒定主瓣响应波束图

7.5 期望主瓣幅度响应波束设计

7.5.1 问题描述

7.5.2 相位迭代法

7.5.3 分解迭代法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宽带波束形成

8.1 引言

8.2 频域DFT波束形成器

8.2.1 DFT波束形成

8.2.2 另一种解释

8.2.3 分析与讨论

8.3 时域FIR波束形成器

8.4 基于FFT的FIR波束形成

8.5 FIR波束形成器中的滤波器设计

8.5.1 最小加权误差准则

8.5.2 约束最小加权误差准则

8.6 FIR波束形成器分步设计法

8.6.1 设计原理

8.6.2 时域宽带常规波束形成

8.6.3 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器

8.6.4 旁瓣控制高增益FIR波束形成器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宽带优化波束设计

9.1 引言

9.2 最小合成误差全局优化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

9.2.1 分步设计法的局限性

9.2.2 FIR宽带波束响应

9.2.3 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器

9.3 宽带自适应FIR波束形成

9.3.1 数据协方差矩阵

9.3.2 自适应FIR波束形成器设计

9.3.3 旁瓣控制白适应FIR波束设计

9.4 最小差异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

9.4.1 最小合成误差全局优化法的局限性

9.4.2 最小差异设计法

9.4.3 宽带FIR波束优化统一形式

9.5 几种宽带FIR波束设计方法比较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二阶锥规划方法

A.1 二阶锥规划简介

A.2 二阶锥规划求解软件SeDuMi

附录B 部分主要的符号说明

B.1 缩写词

B.2 变量符号

B.3 部分算术符号

附录C设计实例目录

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是201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鄢社锋。

得书感谢您对《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NR信道编码 电子书
1.内容系统全面:涵盖5G中几乎所有的主流调制编码技术,对每一项编码技术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2.及时性:5G的标准化刚刚启动,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阶段在明年3月结束,与本书的出版日期基本同步。 3.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新型调制编码被工信部确定为5G物理层的三驾马车之一,体现国内企业在该技术上杰出的世界地位。 4.作者系国家特聘专家,IEEE知名会员,担任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千人》杂志编委,被评为信息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
低功耗蓝牙智能硬件开发实战(异步图书出品) 电子书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川等人作序推荐 侧重于工程项目和开发实战,凸显实用性和通用性 全面涵盖小米公司电视部门低功耗蓝牙技术的产品化细节 低功耗蓝牙是蓝牙技术联盟设计和销售的一种个人局域网技术,旨在用于医疗保健、运动健身、信标、安防、家庭娱乐等领域的新兴应用。低功耗蓝牙技术凭借其具备的良好特性(比如低功耗、低成本、抗干扰能力强等)赢得了广大的开发人员和用户的认可,已经成为主流的低功耗、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本书内容源自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侧重于开发实战,从“低功耗蓝牙体系结构及协议栈分析”、“开发实例讲解”和“蓝牙调试”三个方面对低功耗蓝牙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本书适合蓝牙应用工程师、蓝牙协议栈工程师、蓝牙固件开发工程师阅读,也适合对物联网和智能硬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系统篇 低功耗蓝牙简介 Android蓝牙系统框架和代码结构 GKI模块简介 Bluedroid的消息传递机制 TASK简介 Bluedroid状态机简介 HCI接口层简介 L2CAP简介 Bluedroid的初始化流程 蓝牙设备的扫描流程 SMP简介 LE属性协议简介 LE属性数据库扫描过程的代码分析 低功耗蓝牙HID设备的连接分析过程 开发篇 Find Me功能的实现 LE设备接近配对的实现 基于LE广播的无线电子设备的唤醒方法 基于LE广播的系统Recovery的操作实现 蓝牙HID设备OTA升级的设计和实现 加速度传感器在低功耗蓝牙设备上的应用 LE系统快速更新连接参数的设计和实现 LE语音编解码和传输 调试篇 开发工具 蓝牙系统Bug分析
智能城市:智能化定义未来之城 电子书
智能城市发展全面解析,多视角展现复杂系统逻辑,适合信息化人员阅读。
5G应用技术与行业实践 电子书
5G技术及应用:通用基础技术与垂直行业解析
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 电子书
作者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战术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在科研一线承担通信装备的总体设计与型号研制任务,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军第 一代战术通信网络、国内第 一部软件无线电台等2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我军战术通信的发展战略、体制论证、系统仿真、综合集成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从事战术通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