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

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传感器阵列优化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4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讨论波束设计的问题,介绍阵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与模型、窄带阵列信号处理,以及宽带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下册主要讨论模态阵列处理与方位估计的问题,介绍声学阵列模态处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目标方位谱估计理论与方法。书中融入了作者近二十年来从事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纳入了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同时采纳了少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章节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阵列信号处理应用范围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阵增益与稳健性

1.2.2 波束图优化设计

1.2.3 恒定主瓣响应波束设计

1.2.4 波束形成器的实现

1.2.5 模态阵列信号处理

1.2.6 目标方位估计

1.2.7 二阶锥规划求解方法

1.3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阵列信号处理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数学模型

2.2.1 基阵

2.2.2 信号模型

2.2.3 噪声场模型

2.2.4 基阵接收数据模型

2.2.5 快拍数据模型

2.3 波束形成

2.3.1 波束形成表达形式

2.3.2 窄带波束形成

2.3.3 窄带波束形成器的性能参数

2.3.4 波束扫描方位谱

2.4 常见的波束形成器

2.4.1 常规波束形成器

2.4.2 最佳波束形成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规则阵波束设计

3.1 引言

3.2 线阵

3.2.1 连续线阵

3.2.2 均匀线列阵

3.2.3 二元阵

3.2.4 均匀线列阵窗函数加权

3.3 矩形阵

3.3.1 波束图乘积定理

3.3.2 均匀矩形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波束稳健性分析

4.1 引言

4.2 最佳波束形成器稳健性影响因素

4.3 导向向量失配对波束性能的影响

4.4 协方差矩阵失配对波束性能的影响

4.4.1 样本协方差矩阵求逆波束形成

4.4.2 样本协方差矩阵求逆法波束性能

4.5 超增益波束形成器的稳健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稳健波束设计

5.1 引言

5.2 对角加载法

5.3 加权向量范数约束法

5.3.1 加权向量范数约束与对角加载波束形成器的关系

5.3.2 范数约束波束形成器的二阶锥规划求解方法

5.3.3 范数约束波束形成器对角加载量求解法

5.4 最差性能最佳化法

5.5 协方差矩阵拟合法

5.6 双约束法

5.6.1 算法描述

5.6.2 尽可能小的椭圆不确定集

5.7 各种波束形成方法性能比较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波束旁瓣设计

6.1 引言

6.2 凹槽噪声法

6.3 零点展宽技术

6.3.1 干扰方位扩展法

6.3.2 频带扩展法

6.3.3 协方差矩阵锥化法

6.4 最低旁瓣波束形成器

6.4.1 最低旁瓣波束设计

6.4.2 稳健最低旁瓣波束设计

6.5 旁瓣控制高增益波束形成器

6.5.1 低旁瓣自适应波束设计

6.5.2 旁瓣控制高增益波束设计

6.5.3 稳健旁瓣控制波束设计

6.6 抗阵列流形误差的稳健低旁瓣波束形成

6.6.1 问题描述

6.6.2 £,范数准则

6.6.3 Z,范数准则

6.6.4 最差旁瓣下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波束主瓣设计

7.1 引言

7.2 最小误差逼近法

7.2.1 误差范数表述

7.2.2 最小均方准则法

7.2.3 最小误差范数法

7.3 期望主瓣响应波束设计

7.3.1 问颢描沭

7.3.2 旁瓣控制主瓣最小误差逼近

7.3.3 主瓣精度约束最低旁瓣波束设计

7.3.4 窄带波束优化统一形式

7.4 恒定主瓣响应波束设计

7.4.1 宽带波束图

7.4.2 恒定主瓣响应波束图

7.5 期望主瓣幅度响应波束设计

7.5.1 问题描述

7.5.2 相位迭代法

7.5.3 分解迭代法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宽带波束形成

8.1 引言

8.2 频域DFT波束形成器

8.2.1 DFT波束形成

8.2.2 另一种解释

8.2.3 分析与讨论

8.3 时域FIR波束形成器

8.4 基于FFT的FIR波束形成

8.5 FIR波束形成器中的滤波器设计

8.5.1 最小加权误差准则

8.5.2 约束最小加权误差准则

8.6 FIR波束形成器分步设计法

8.6.1 设计原理

8.6.2 时域宽带常规波束形成

8.6.3 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器

8.6.4 旁瓣控制高增益FIR波束形成器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宽带优化波束设计

9.1 引言

9.2 最小合成误差全局优化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

9.2.1 分步设计法的局限性

9.2.2 FIR宽带波束响应

9.2.3 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器

9.3 宽带自适应FIR波束形成

9.3.1 数据协方差矩阵

9.3.2 自适应FIR波束形成器设计

9.3.3 旁瓣控制白适应FIR波束设计

9.4 最小差异恒定主瓣响应FIR波束形成

9.4.1 最小合成误差全局优化法的局限性

9.4.2 最小差异设计法

9.4.3 宽带FIR波束优化统一形式

9.5 几种宽带FIR波束设计方法比较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二阶锥规划方法

A.1 二阶锥规划简介

A.2 二阶锥规划求解软件SeDuMi

附录B 部分主要的符号说明

B.1 缩写词

B.2 变量符号

B.3 部分算术符号

附录C设计实例目录

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是201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鄢社锋。

得书感谢您对《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不可不知的36种电子元器件(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适合制作爱好者、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可以成为他们的元器件学习与使用指南。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大唐电信集团长期从事多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开发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能够从工程技术与标准化角度为读者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同时,东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也作为部分章节的负责人参与了撰写工作,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增强了此书的参考价值。 此前,业界没有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将到来的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 本书体现了国内在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领域中“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研究成果。
一本书读懂华为光网络 电子书
1.本书对光网络在工程应用中的每项关键技术均有详细讲解及实际应用注意事项,其可读性与可实践性强。 2.本书从工程应用场景回溯技术原理,再回头思考工程应用,由表及里,深入浅出。 3.本书以典型运营商网络为模型,详细介绍每种网络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本书中实例均来自真实网络交付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读者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话万物感知:从传感器到物联网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5G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带领读者一本书读懂物联网感知技术。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