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学:中国文学讲记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顾随当年课堂讲授中国文学的全面再现,叶嘉莹笔记整理。

内容简介

中国现当代学者、作家顾随在北京大学等高校授课,当代学者、顾随当时的学生叶嘉莹做了详细的笔记。这本《传学》整理校订了叶嘉莹的全部笔记,是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的完整笔记,是顾随当年课堂讲授中国文学的全面再现,是他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传习文学、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普及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它以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为顺序,精湛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融会贯通,徜徉在文学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古今中西,文史哲禅,博大精深却又通俗而富有生气。作者把文学中的“生命”当作根本的要义来讲,虽旁征博引、天马行空,却始终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情思文采,妙趣横生,学问的真与讲述的美珠联璧合地逼近心灵。

本书非常适合大众阅读,它不是一味咬文嚼字只注重象牙塔,不是只顾皓首穷经地钻研典籍,而是富有“生命感”“人情味”“生活气”,并且不拘固有程式,知识、思想,人生、感悟,情感、理性一应俱全,达到了“一空依傍、全任神行、兴会淋漓”的境界。

人文精神流淌在中华文脉中、赓续在日常生活中,做人与读书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陈垣、沈从文、周汝昌、启功、冯至、张中行、吴小如、叶嘉莹、郭预衡、史树青、吴世昌等名家大师都大力推荐顾随的讲课。

本书章节完整合理,架构清晰严整,体系水到渠成,可以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史。它的原稿跟随叶嘉莹颠簸流离于海内外,六十多年来始终保存在身边,经多年整理、校订、注释,六十多年后以《传学》的书名完整呈现给读者。

这部《传学》是仅有全部收录了叶嘉莹笔记的版本,它以终结定稿本的形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没有渊博灵动的学识,文学的精彩就无从谈起,《传学》带给读者的正是这些。

作者简介

  顾随,中国现当代富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北京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曾任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既是作家、诗人、剧作家、理论批评家,也是鉴赏家、书法家、禅学家、讲授艺术家,被誉为“一位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叶嘉莹 ,当代知名学者。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中国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荣获“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册

序一 顾随

序二 葉嘉瑩

开场白 感发作用

第一讲 《诗经》讲萃

第一节 《诗经》概述

第二节 《国风》选萃

第三节 《小雅》选萃

第二讲 《论语》撷英

第一节 “君子”与“士”

第二节 “低处着手”与“犯而不校”

第三节 “唯”与“拈花微笑”

第四节 “三省吾身”与“直下承当”

第五节 “讬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第六节 “以友辅仁”与“为政以德”

附 《论语》散讲

第三讲 楚辞释读

第一节 释楚辞

第二节 读《离骚》

第四讲 《中庸》解析

第一节 《中庸》发端

第二节 《中庸》结论

第三节 《中庸》言道

第五讲 曹氏诗之力与美

第一节 曹操诗之力

第二节 曹植诗之美

第六讲 《文赋》要义

第一节 创作之情趣

第二节 体裁与风格(一)

第三节 体裁与风格(二)

第四节 体裁与风格(三)

第五节 体裁与风格(四)

第六节 体裁与风格(五)

第七节 创作与文法(一)

第八节 创作与文法(二)

第九节 创作与文法(三)

第十节 创作总说

第十一节 创作与欣赏

第七讲 说陶诗

第一节 陶公之“调和”

第二节 情见与知解

第三节 陶诗之真

第四节 陶诗与酒

第五节 陶诗之平淡

第六节 饮酒二十首

第八讲 《文选》精华

第一节 李陵(少卿)《答苏武书》

第二节 杨恽(子幼)《报孙会宗书》

第三节 孔融(文举)《论盛孝章书》

第四节 朱浮(叔元)《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第五节 曹丕(子桓)《与朝歌令吴质书》

第六节 曹丕(子桓)《与吴质书》

第七节 曹植(子建)《与吴季重书》

第八节 嵇康(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九节 刘峻(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第十节 李康(萧远)《运命论》

下册

第九讲 初唐三家诗

第一节 王绩五律《野望》

第二节 沈佺期七律《古意》

第三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十讲 王绩之寂寞心

第十一讲 王维诗品讲

第一节 摩诘诗之调和

第二节 摩诘诗与“心的探讨”

第三节 摩诘诗之静穆

第十二讲 太白古体诗散讲

第一节 高致

第二节 诗之叙事

第三节 诗之散文化

第四节 诗之美

第五节 诗之议论

第六节 豪气与豪华

第七节 秀雅与雄伟

第八节 “小家子”与“大家子”

第九节 写实与说理

第十节 俊逸鲍参军

第十三讲 杜甫诗讲论

第一节 杜甫七绝

第二节 杜甫拗律

第三节 杜甫五言诗

第十四讲 退之诗说

第一节 韵文之风致(一)

第二节 韵文之风致(二)

第三节 韩愈诗之锤炼

第十五讲 李贺三讲

第一节 长吉诗之怪

第二节 长吉之幻想

第三节 李凭箜篌引

第十六讲 讲小李杜

第一节 小李杜总讲

第二节 牧之七绝

第三节 人生与自然之调和

第四节 欣赏的态度 有闲的精神

第五节 小杜之“热中”

第六节 余论咏史诗

第十七讲 李商隐诗梦的朦胧美

第一节 绝响《锦瑟》

第二节 平凡美

第三节 力的文学与韵的文学

第四节 情操之自持

第十八讲 唐诗短讲二题

第一节 诗眼中之草

第二节 唯美诗人韩冬郎

第十九讲 宋诗讲略

第一节 唐情与宋思

第二节 宋诗之完成

第二十讲 陈与义诗简讲

第一节 陈诗之“诗味”

第二节 陈与义长题诗

第二十一讲 真实诗人陆放翁

第二十二讲 词之三宗

第一节 晏殊清丽

第二节 欧阳修的清狂

第二十三讲 《樵歌》闲讲

第一节 乐天自适

第二节 安闲

第三节 纤巧

第四节 摆脱

第二十四讲 稼轩词心解

第一节 健笔与柔情

第二节 文辞与感情

第三节 “通”与“不通”

第四节 才气与思想

第五节 性情与境界

第六节 英雄的手段与诗人的感觉

第七节 含笑而谈真理

第八节 余论

第二十五讲 说竹山词

第一节 伤感

第二节 情致

第三节 记事

第四节 贫与瘟

第五节 感觉与印象

第二十六讲 宋词短讲

第一节 从程垓《小桃红》说到咏夏

第二节 姜白石之“干净”

第二十七讲 元曲指要

第一节 元剧中之悲剧

第二节 说《西厢》

第三节 《东堂老》

第四节 曲少文字障

第二十八讲 王静安讲论

第一节 “境界”说我见

第二节 说《静安词》

第二十九讲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诗人

第三十讲 古典诗词的知、觉、情、思

第三十一讲 古典诗词的欣赏、记录、理想

第三十二讲 古典诗词的传统

第三十三讲 漫议古典诗词之形式

第三十四讲 杂谭古典诗境

第一节 神秘与玄妙

第二节 恐怖

第三节 伤感

第四节 穷愁与愤恨

第五节 招隐与游仙

第三十五讲 杂谭古典诗词之特质

第一节 格物与物格

第二节 余裕与韵味

第三节 言中之物与物外之言

第四节 气·格·韵

第三十六讲 杂谭古典诗人之修养

第一节 诗人本身须是诗

第二节 诗人之五种习气

第三节 读禅与学诗

第四节 尊物与多情

第三十七讲 杂谭古典诗词之创作

第一节 世法与诗法

第二节 心物与因缘

第三节 创新与冒险

第四节 五古须酝酿

第五节 长诗须铺张

第六节 词语之“返老还童”

第七节 双声叠韵

第八节 山岳式与波浪式

第九节 作诗与读诗

第十节 自评诗词

后记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顾随。

得书感谢您对《传学:中国文学讲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猫城记 电子书
1.【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zui伟大、嬴得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之一】 老舍是与鲁迅、巴金齐名的文豪,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茶馆》《骆驼祥子》等作品家喻户晓。 《猫城记》是他创作的一部别具一格、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不为人所熟悉的一面。 2.【《猫城记》是老舍生平创作的weiyi一部科幻小说,在海外产生广泛影响】 《猫城记》堪称超越时代的幻想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zui另类的小说! 3.【《猫城记》是一部文明的讽寓史诗,是ZUI早走出国门的“中国科幻”!】
二十湖记 电子书
渡边淳一经典散文游记,带你感受时间的变幻和四季的更替,品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生命的真谛。
时尚先行记 电子书
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时尚服装领域飞速发展的沧桑巨变,其中涵盖了大江南北最火爆的活动:服装博览会、交易会、时装周、高端论坛、设计大赛等;国内最活跃的著名领军人物;主要行业领导、大品牌老总、顶尖设计师等,涉猎广范,深入浅出,文笔精妙,图文并茂,首次以独特视角揭示了时尚服装领域的发展变迁脉络,兴衰成败的背后故事……甄选上乘作品,汇聚分类成册,堪称三十年时尚缩影,定名《时尚先行记》。对于钟
野藕记 电子书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男青年石头和女青年阿兰相爱,但阿兰的父母嫌贫爱富,想将女儿嫁给江组长的儿子江天强,但因江天强的作风问题,与阿兰的婚事只得作罢,在阿兰痛苦的时候,石头没有嫌弃她,而是鼓励她振作精神,最终两人的爱情得到了阿兰父母的支持。真正的爱情就是从风雨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幸福。一部江南风俗画,带读者走进上世纪的江南农村,了解那时的风土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