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王阳明的思想与诗歌进行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有三:一者分析阳明心学核心要素对佛教禅学的吸收,揭示了阳明心学与佛禅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对王氏诗歌创作的动态性变化特点予以条分缕析,分别表现了以禅入诗、儒禅交融、讲学诗与佛禅结合的特点;三者尝试对阳明诗歌宗教美学境界进行概述。
作者简介
作者侯丹,1978年生,贵州黄平人。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现任职于宜春学院,从事明清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绪论
第一章 王阳明思想其佛教因素的政治与文化语境
第一节 明前中期的佛教政策及禅宗发展
一 明前中期之佛教政策
二 明前中期禅宗发展略述
第二节 明前中期儒士的诗歌与佛禅
一 明初高启、张羽等人的诗禅人生
二 明中前期陈献章、李东阳等人的诗禅体验
第二章 王阳明的佛教因缘及佛学素养
第一节 地域佛教传统
第二节 家族文化背景
一 家族隐逸之雅趣
二 祖母岑氏之信佛
第三节 佛教交游
一 交游之诗僧
二 往来之禅僧
第四节 佛学素养
一 《维摩诘经》
二 《法华经》《楞严经》
三 《华严经》《涅槃经》
四 《楞伽经》
五 《圆觉经》
第三章 王阳明的思想与佛教
第一节 对王阳明心学思想近佛禅的评述
第二节 “心即理”与佛教
一 “心即理”的儒学内涵
二 “心即理”的佛禅因素
第三节 “知行合一”与佛教
一 “知行合一”的儒学内涵
二 “知行合一”的佛禅因素
第四节 “致良知”与佛教
一 “致良知”的儒学内涵
二 “致良知”的佛禅因素
第五节 “四句教”与佛教
一 “四句教”的儒学内涵
二 “四句教”的佛禅因素
第四章 王阳明诗歌的佛禅意蕴
第一节 初入仕途:“真同摩诘作禅僧”
一 未入仕途:爱山水
二 初入仕途:游九华
三 告病归越:平常心
第二节 贬谪龙场:“况闻休远悟禅机”
一 贬谪龙场前:不忘用世
二 贬谪龙场:洗心之旅
第三节 平宸濠叛乱:“禅榻朝慵起”
一 平宸濠叛乱:心系归隐
二 避谗游九华:“随处看山随处乐”
第四节 平思田叛乱:“幽意自随流水春”
一 晚年居越:悟“致良知”之教
二 平思田乱前:调和“四有”“四无”说
三 平思田乱:追忆老友之“渴饮甘泉泉”
第五章 儒佛融合视野中的王阳明诗歌
第一节 儒语禅意
一 儒语禅意的融合
二 讲学诗中的禅意及禅语
三 以禅语入诗
第二节 儒佛交融
一 儒禅交汇的战争诗
二 愈发浑融的讲学诗
第三节 良知本心
一 以禅典入诗
二 归隐情结的难舍
三 歌咏“良知”的讲学诗
四 以禅偈、禅理入诗
第六章 王阳明诗歌的禅宗美学境界
第一节 现量境和日常境
一 现量境: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
二 日常境: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第二节 直觉境和圆融境
一 直觉境:闲来心地如空水,静后天机见隐微
二 圆融境: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第三节 “桃花”“空”“闲”之境
一 “桃花”之禅意与境界
二 “空”之禅意与境界
三 “闲”之禅意与境界
结论
参考文献
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侯丹。
得书感谢您对《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