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王君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实战性。立足于课堂,服务于课堂。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到课堂精讲,课后评析,全程围绕教学展开。

2.科学性。从语文文本的特质入手,将课堂划分为七大课型,展开针对性的分析与讨论。

3.开放性。这是教育观点与教学方法的碰撞。在备课环节,多位一线名师参与讨论,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青春语文倡导者王君老师的力作,是她多年来对中学语文文本特质和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沉淀。

全书十一讲,将中学课文文本归纳为七个教学类型,以此形成七大课型,并以备课沙龙、精品课堂、课堂鉴赏的形式展开,探讨每一课型的教学特征与要求,并将这些教学诉求落实到实践,以创新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全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炉,对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铸炼课堂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王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之一,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现任教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并受学校委派于广东清澜山学校任首席语文教师。首倡“青春语文”教学理念,创建“语文湿地”教研平台,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已出版《更美语文课》等著作19部。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讲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开掘与呈现 / 001

无常之云与无常之生

——《看云识天气》课堂实录 / 016

第二讲文本特质分类与课堂教学设计 / 035

扎扎实实地教一点儿写作知识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 049

第三讲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的“五看” / 076

荡气回肠学语用

——《风雨》课堂实录 / 093

第四讲用“聚焦法”处理语用型文本 / 112

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 126

第五讲主题型文本语用学习的两重境界 / 140

荒唐之处演大荒

——《变色龙》课堂实录 / 153

第六讲主题型文本开掘精神价值的路径 / 172

活出“我”,温暖“你”

——《木兰诗》课堂实录 / 183

第七讲写作型文本的探讨与运用 / 205

少年领袖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社戏》教学之“双喜何以成为经典?” / 219

第八讲诵读型文本的教学策略 / 235

把一切奥妙读出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 248

第九讲思辨型文本的教学策略 / 264

不那么“讨人喜欢”的部分也让人学得欢喜

——《松鼠》课堂实录 / 276

第十讲积累型文本的教学策略 / 293

思辨与积累齐飞

——《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 / 313

第十一讲跳板型文本的教学策略 / 334

信达优雅是高标

——《小王子》聊书会实录 / 344

王君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是2020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王君著。

得书感谢您对《王君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电子书
希腊英雄的史诗,通往西方文学与艺术殿堂的桥梁。
学好数学并不难(几何卷) 电子书
IT爸爸写给孩子的数学书,开启数学的探索之旅 用故事解释数学思想,用案例引入数学知识,用生活讲解数学应用。
思维导图作文课 少儿作为辅导 电子书
提笔没思路,行文没逻辑,语句不优美,思想没高度——小学生普遍的写作难题都可以编成顺口溜了。 如果你是家长,熟不熟悉这些问题?其实,孩子并不是没得写,平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也不少呀,只是ta不知道如何调动这些已经存在于大脑的资源。 实际上,灵感是好的解药。解药有了,要找配方吧?也就是如何激活大脑中的灵感? 在经历了50000人次以上的线上及线下授课后,王老师决定将这套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你可以在本书【灵感花园】中跟着老师激发脑内灵感,可以在【灵感秀场】中模仿学习,可以在“练习册”中自由发挥, 渐渐地你会发现思路理清了,逻辑清楚了,语句有文采了,还能进行思想升华了…… 所以,写作难并不是缺少阅历,关键是找对方法-激发灵感-快速构思,思维导图作文法正是这样“一条龙”服务孩子学习的好方法! ?随书附赠独立练习册和名师辅导视频,让孩子边看边学边练,快速掌握写作能力。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电子书
二十多篇爱情故事,演绎着种种的神神之恋和神人之爱!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十万个为什么(伊林版) 电子书
本书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为什么细瓷器比陶器更好呢?多穿几件衣服为什么更保暖呢?衣服为什么不具有保暖功能呢?原子核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些小问题吸引着读者深思,给人以启迪。 一、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二、内容丰富。涵盖诸多领域,比如屋内旅行、微观世界、灯的来历等,给了读者以严谨、科学的指导,获得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三、深入浅出地问答。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予以巧妙回答,将抽象、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形象而浅近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