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国经济法学大家张守文重要作品。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分为六章,分别是“导论:理论发展与视域延伸”“三大关系与体制理论”“发展理念与发展理论”“分配主线与分配理论”“风险理论与危机应对”“经济立法与法治理论”。
以上各章层层递进,力图说明:无论是“三大关系”的调整还是相关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协调发展理念的落实还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无论是分配问题的解决还是分配制度的完善,无论是风险的防范还是危机的应对,都需要经济法治的保障和经济法理论的拓展。上述理论探讨所呈现的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对经济法理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张守文,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法理论、财税法、竞争法、信息法、社会法等,较为重要的著作有《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1993年)、《信息法学》(1995年)、《税法的困境与挑战》(2000年)、《经济法理论的重构》(2004年)、《财税法疏议》(2005年)、《经济法原理》(2013年)、《分配危机与经济法规制》(2015年)等,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获教育部首幅“青年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司法部首届法学研究成果和法学教材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章 导论:理论发展与视域延伸
一、背景与问题
二、理论“新发展”的历史基础
三、理论类型的新变化
四、本书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 “三大关系”与体制理论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调整
一、背景与问题
二、“双向运动”与辨证施治
三、“二元配置”与简政放权
四、立法转变与能力提升
五、结论
第二节 “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样本:重要“改革决定”对经济法共识的影响
三、2013年的“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的关联
四、结论
第三节 宪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经济性”解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
三、从经济性看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
四、从经济性看宪法与经济法的“一致性”
五、结论
第三章 发展理念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上的协调思想
一、对协调思想的基本认识
二、协调的目标与利益的协调
三、与系统思想直接关联的协调思想
四、协调思想与范畴提炼
五、结论
第二节 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法发展的宪法基础
三、经济法的发展对宪法发展的推动
四、经济法与宪法在发展中的协调
五、结论
第三节 “双重调整”的经济法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结构调整有赖于经济法的有效调整
三、“双重调整”显现的突出问题
四、“双重调整”与经济法的结构调整
五、“双重调整”中的重要经济法问题
六、结论
第四章 分配主线与分配理论
第一节 贯穿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分配主线
一、分配主线与“两类分配”
二、分配重心转变与“U形曲线”
三、分配政策变迁与经济法发展
四、贯穿分配主线的制度与理论
五、结论
第二节 缓释“双重压力”的经济法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双重压力”的现实存在
三、“双重压力”与经济法调整的内在关联
四、“双重压力”与经济法主体的权义分配
五、运用经济法缓释“双重压力”的具体路径
六、结论
第三节 分配结构的经济法调整
一、背景与问题
二、分配的结构、制度及分配权的关联
三、分配结构的多元法律调整
四、分配结构调整的经济法理论提炼
五、针对现实分配问题的经济法调整
六、结论
第四节 差异性分配及其经济法规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影响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及分析维度
三、差异性分配及其结构性风险
四、差异性分配与经济法规制的必要性
五、分配不公与经济法的有效规制
六、结论
第五章 风险理论与危机应对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与风险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法上的风险问题
三、经济法领域的风险类型
四、经济法上的风险防控制度
五、经济法上的风险、危机与安全
六、经济法上的风险理论
七、结论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经济法解析
一、从经济法视角看金融危机的发生
二、从经济法视角看金融危机的扩展
三、从经济法视角看金融危机的解决
四、结论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理论拓掘
一、“国家竞争理论”的拓展研究
二、“公共经济危机”理论的拓展研究
三、“情势变更理论”的拓展研究
四、对既有经济法理论的深入挖掘
五、结论
第四节 危机应对与经济法的有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应对危机的主要经济手段解析
三、从危机应对看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推进经济法的有效发展
五、经济法的有效发展与经济法研究的深化
六、结论
第六章 经济立法与法治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
一、背景和问题
二、对立法统合的多维需要
三、立法统合的现实可能
四、结论
第二节 经济立法的“试点模式”
一、“试点中”的增值税制度
二、立法“试点”的合法性观察
三、立法“试点”中的公平问题
四、立法“试点”的效率考量
五、对立法“试点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六、结论
第三节 “结构性减税”与经济法治
一、背景与问题
二、从“结构性减税”的路径看减税权
三、作为“结构性减税”基础的减税权
四、减税权的依法正当行使
五、增值税制度改革中的减税权问题
六、结论
第四节 提升治国能力的经济法路径
一、背景与问题
二、立法路径:从经济法维度完善治理体系
三、分权路径:厘清经济职能与经济职权
四、能力路径:提升经济法主体的能力
五、结论
后记
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守文。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