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展现了微观经济学科的整体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学科概况、学科核心概念、学科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学科前沿、学科经典学者和经典文献等内容,具备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胡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契约理论。讲授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博弈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大学学科地图丛书”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学科概述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学科简介
一、经济学的定义
二、经济学的研究路径
三、经济学的基石——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边际效用论
二、边际生产与分配理论发展史
三、微观经济学经典大厦的成熟
第三节 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
二、制度经济学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民间自发引介为主的阶段
二、官方认可后迅速发展的阶段
三、反思与展望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学科核心概念
第一节 体现微观经济学基本思想的概念
第二节 与成本和收益有关的概念
第三节 消费者理论的重要概念
第四节 生产者理论的重要概念
第五节 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第六节 信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学科经典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典供需框架导论
第二节 需求
一、偏好
二、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三、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均衡的变化
五、需求曲线的推导
六、需求曲线的形状
第三节 供给
一、生产技术与等产量曲线
二、生产者均衡
第四节 经典经济学的核心框架:供需均衡
一、均衡的意义
二、供需均衡
三、供需均衡的现实应用
第五节 要素市场的供需
一、要素的供给
二、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
三、要素的需求
四、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
五、要素市场均衡
第六节 经典框架的延伸:垄断
一、产品市场垄断
二、要素市场的垄断
第七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一般均衡简介
二、一般均衡的重要分析框架
三、一般均衡的重要结论
四、一般均衡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 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方法论、研究范式与常用形式
第一节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一、理论VS事实
二、经济理论的构建
三、经济理论的验证
四、对经济学方法论常见质疑的回应
第二节 研究范式:理性、均衡与比较静态分析
一、理性
二、均衡
三、比较静态分析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常用形式
一、经济学模型
二、微观经济学是否过度数学模型化
三、如何建立微观经济学模型
第五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一):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博弈论
一、什么是博弈论
二、博弈论的理论基础概念:知识(或信念)
三、博弈结构的两种表示法
四、解概念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
一、逆向选择
二、信号发送
三、信息筛选
四、道德风险(委托代理)
五、机制设计理论
六、拍卖理论
第六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二):制度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外部性争议与科斯定理
一、外部性争议与权利的界定
二、一个制度分析的著名例子:佃农理论
第二节 科斯定理与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概念的辨析
二、交易成本理念与价格理论理念
三、租值耗散
四、公共领域的价值
五、交易成本与产权
第三节 经典产权经济学
一、产权的起源
二、企业是什么
三、合约的选择
第四节 现代产权理论
一、不完全契约
二、不完全契约模型
第五节 交易成本理论
一、概述
二、交易的特点与交易成本
三、治理结构与交易成本
四、交易成本理论的应用
五、展望
第七章 微观经济学经典文献与代表性学术期刊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经典文献
一、经济学方法总论
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
三、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四、制度经济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代表性学术期刊
一、《美国经济评论》
二、《美国经济学期刊:微观》
三、《美国经济评论:洞见》
四、《政治经济学杂志》
五、《经济学季刊》
六、《经济研究评论》
七、《计量经济学》
八、《欧洲经济学会期刊》
九、《经济理论杂志》
十、《兰德经济学杂志》
十一、《博弈与经济行为》
十二、《劳动经济学》
十三、《法和经济学杂志》
十四、《发展经济学杂志》
十五、《公共经济学杂志》
第八章 微观经济学代表学者
一、亚当·斯密
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
三、维弗雷多·帕累托
四、米尔顿·弗里德曼
五、阿门·艾尔钦
六、保罗·萨缪尔森
七、肯尼斯·阿罗
八、杰拉尔·德布鲁
九、罗纳德·科斯
十、加里·贝克尔
十一、约翰·纳什
十二、丹尼尔·卡尼曼
十三、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十四、埃里克·马斯金
十五、罗杰·迈尔森
十六、让·梯若尔
微观经济学学科地图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涛。
得书感谢您对《微观经济学学科地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