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内容简介
本卷时间范围大体为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接受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本书重点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内在逻辑,阐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作者简介
编者姜辉,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专业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一 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在西欧国家的发生
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社会关系急剧变革
二 工人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三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思想理论来源
一 德国古典哲学
二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三 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的不懈探索
第一节 马克思早年思想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一 马克思早年思想的形成
二 《莱茵报》时期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一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为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作准备
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正确理解
三 《德法年鉴》发表文章——马克思完成了“两个转变”
第三节 恩格斯早年思想发展及其世界观的转变
一 恩格斯早年思想的形成
二 柏林期间恩格斯思想认识的变化
三 英国期间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探索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基础上深入论证共产主义
二 《神圣家族》——对唯物史观的初步阐述
三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
第三章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 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和提出“新唯物主义”
二 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的新世界观
三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科学认识论
四 关于历史观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理解
五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功能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 对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三 首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四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在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
一 在反对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中传播和发展共产主义世界观
二 在批判克利盖“真正的社会主义”中捍卫共产主义思想原则的纯洁性
三 在批判格律恩“真正的社会主义”中提出共产主义者的宗旨
四 在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中阐发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及行动纲领的起草
一 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
二 恩格斯起草纲领稿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三 恩格斯起草新的纲领稿本《共产主义原理》
第二节 对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批判
一 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斗争
二 为正式制定工人政党纲领作思想准备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未来趋势
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状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三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和主要任务
四 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和策略原则
五 世界历史思想和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科学评价
六 澄清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和质疑
七 彻底清算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潮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实践中的新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革命时期的活动
一 参加法德革命斗争
二 创办《新莱茵报》
三 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从事政治活动和革命斗争
第二节 对欧洲革命的观察分析与经验总结
一 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及策略主张
二 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三 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保持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四 提出扩大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
第三节 与欧洲革命后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论斗争
一 在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上驳斥反动派的诬蔑
二 批判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错误主张
三 批判工人运动中宗派小集团的错误主张
四 批判违背客观规律盲目革命和资本主义危机消失的观点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实践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成立期间的活动
一 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
二 在第一国际早期活动中确立国际的革命纲领和策略
三 与各种错误思潮和流派进行斗争
第二节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一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的形成
二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民族解放斗争思想及相关策略的形成
一 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深化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认识
二 阐明被压迫民族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
三 在总结斗争经验中形成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及策略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探索与构建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评论
一 揭露经济“繁荣”下的贫困问题及殖民统治
二 预测投机过度和生产过剩将紧随经济“繁荣”而至
三 研究1857—1858年经济危机的金融性质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研究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深入批判
一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研究
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
三 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向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构建
一 深入阐明唯物史观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 科学阐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积极探索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第八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与系统发展
第一节 科学劳动价值论的系统阐释
一 从分析商品入手逐步深化对“价值”范畴的认识
二 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错误观点
三 阐述劳动二重性学说
四 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一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历史之谜
二 第一次提出“剩余价值”范畴
三 阐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四 在分析剩余价值运动中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相互关系
五 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化
第三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丰富与深化
一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认识的批判性回溯
二 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范畴的认识
三 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四 对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的补充及完善
五 剩余价值理论的公开发表及其重大意义
第九章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修订及传播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想的发展演变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五篇结构计划”的提出及设想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计划”的形成及完善
三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计划”到《资本论》“四卷结构计划”
第二节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出版与理论贡献
一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出版
二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的出版及其科学价值
一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的出版
二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及其“独立的科学价值”
第四节 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传播及理论贡献
一 《资本论》第一卷的书评
二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第四版的出版及其科学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卷)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