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著,旨在建构新闻传播教育的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作者从教育使命、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及院系管理诸环节(要素)解读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深入研究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探索传媒转型及流程再造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其理论建构和独创性见解,对新闻传播专业高等教育理论领域的学术探索和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实践不乏启示和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张昆,法学博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主任、主编。曾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年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高等教育。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文章(报告)27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一 教育是什么
二 教育何以成为可能
三 怎样理解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
一 新闻传播教育的本质
二 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
三 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画像
第三节 履行新闻传播教育使命的路径
一 维护学校、院系的办学主体地位
二 扎根中国,融通中外
三 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四 推进专业融合,改革课程体系
五 产学结合,部校共建
六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多种教育手段
第二章 新闻教育家
第一节 何谓新闻教育家
第二节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多重角色
一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艰难处境
二 办好新闻传播教育是院长(主任)的天职,也是社会的责任
第三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
一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需要什么素质
二 什么人适合做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战略思维
一 把握战略环境
二 明确战略定位
三 确定战略规划
第五节 新闻传播院系院长(主任)的四大要务
一 师资建设是根本
二 学生培养是中心
三 条件改善是前提
四 氛围营造是关键
第三章 教师与教学团队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师资瓶颈
一 师资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 新闻传播院系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三 遵循传媒规律,建设一流师资
四 推进配套改革,完善管理机制
第二节 设立冠名教授席位的必要性
一 为什么要实施冠名教授制度?
二 怎么实施冠名教授制度?
三 实施冠名教授制度需要克服什么难题?
第三节 教学团队建设
一 教师与教学团队
二 教学团队的功能
三 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
四 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第四节 后喻时代的教学相长
一 前喻文化环境下的师生关系
二 后喻文化环境下师生关系的变化
三 后喻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相长
第四章 课程建设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体系
一 对课程的理解
二 课程体系
第二节 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内涵
一 课程体系建构
二 一流课程建设
三 优质教材建设
四 教学手段革新
第三节 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内容脱节
二 内卷化趋势
三 内容落后于时代
四 课题重于课程、研究生重于本科生
第四节 完善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 与时俱进,做好顶层设计
二 注重交叉,推进融合
三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四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五 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
第五章 教材建设
第一节 教材:功能、源流及挑战
一 教材是什么
二 教材的功能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专业教材建设的认识误区
一 误以为教材只是教科书
二 误以为教材建设只是教科书编写者的事情
三 误以为教材建设门槛低,人人可编写,社社可出版
四 误用专著的标准,混淆了专著与教材的区别
第三节 教材建设中的五大关系
一 政治性与专业性
二 管与放
三 统与分
四 编与创
五 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
第四节 新闻传播专业教材建设的辩证思考
第六章 实践教育
第一节 实践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 实践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 实践教育在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三 我国新闻传播实践教育体系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节 新闻传播实践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传媒生态与新闻生产的变化
二 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矛盾
三 统一模式与个性发展的纠葛
第三节 新闻传播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错位
二 资源匮乏
三 体系薄弱
四 实践与理论断裂
第四节 确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大实践”观
一 学界与业界
二 技术技能与理论学术
三 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
四 传媒素养与人格塑造
第七章 学生事务
第一节 解读学生事务
一 认识大学生
二 什么是学生事务
第二节 中外高校学生事务之比较
一 思想基础:“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民主化的“全人”教育理念
二 工作理念:教育管理服务与支持学生发展
三 工作模式:行政模式与研究模式
四 队伍建设:政教体系与专业体系
第三节 当前新闻传播院系学生事务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工作与学术事务相分离
二 学生事务队伍力量薄弱
三 学生事务存在时空局限
四 专业特色不突出
第四节 铸魂:学生事务的主旋律
第五节 新闻传播院系学生事务的创新路径
一 全员学工
二 全过程学工
三 全方位学工
四 全媒体学工
第八章 院系文化建设
第一节 文化、校园文化与院系文化
一 文化是什么?
二 院系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院系文化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基
一 从泡菜理论说起
二 院系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三节 影响院系文化的四大要素
一 校园文化的影响
二 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 时代精神的影响
四 物质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院系文化
一 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型
二 雍容大度、从容不迫型
三 锐意进取、大开大合型
四 开放办学、独领风骚型
五 艰苦奋斗、深耕地方型
第五节 建设院系文化的路径
一 弘扬历史传统
二 丰富精神文化
三 引领学习风尚
四 提升行为文明
第九章 学科建设
第一节 当前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 数字化、网络化与多媒化
二 教育全球化趋势
三 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增长
四 “双一流”建设
第二节 学科建设及学科评估
一 学科与学科建设及评估
二 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回顾
第三节 制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要素
第四节 案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一 从评估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二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发展新闻传播学科的路径
一 顶层设计:认清校情、尊重传统、明确定位
二 目标导向:达成共识、凝练方向、优化布局
三 资源配置:完善制度、盘活资源、突出重点
四 能力提升:稳定队伍、提升平台、改善环境
第十章 院系管理
第一节 新闻传播院系的办学定位
一 背景与问题
二 一流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定位的内在矛盾
三 一流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应如何定位
四 怎样办好研究型新闻传播职业教育
第二节 院系管理中的十大关系
一 教学与科研
二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三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
四 大规模生产与精细化生产
五 数量与质量
六 接轨国际与中国特色
七 教师与学生
八 专职教师与管理人员
九 稳定队伍与竞争机制
十 院与系(教研室)
第三节 院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 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三 统筹兼顾的原则
四 融通中外的原则
五 权利(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
第十一章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支点错位
一 新闻传播教育常态下三大支点
二 当下新闻传播教育支点的错位
三 为什么会出现支点错位?
四 复位:新闻传播教育当务之急
第二节 部校共建与校企合作
一 部校共建
二 产学合作
第三节 分类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转型
一 从单一到双轨制转型的必要性
二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较
三 按需生产,双轨并举
第四节 教学组织重组与课程体系再造
一 教学组织重组
二 课程体系再造
第五节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的教学改革
一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二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 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教学改革的路径
第六节 坚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调
一 敬畏生命
二 服膺真理
三 独立人格
四 社会责任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编撰
一 没有新闻传播教育就没有新闻传播业
二 历史是新闻传播教育的起点
三 时代呼唤《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四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架构解析
五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空间
一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
二 教育者研究
三 学生事务研究
四 教学组织研究
五 课程、教材及教学手段
六 教育制度与政策研究
七 教育环境
第三节 建设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一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
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
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
附录一 解读中国新闻教育的“华科大模式”
附录二 幸运 感恩 期待:卸任院长感言
附录三 传媒教育要满足业界需求,更要顺应社会期待
附录四 一个好的新闻学院,总有一个优秀的院长
附录五 老兵尚未凋零,期待再写传奇
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后记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昆。
得书感谢您对《新闻传播教育导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