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道德判断和德性发展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具有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和道德传统,从体现当今第二代认知科学之具身认知观切入,在综述国内外具身认知和具身道德的心理学研究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具身认知与体知、具身道德与德性之知,继而从“双向四层次五内容”开展了具身道德(判断)的系列行为学实验研究,最后基于具身道德实验的研究结论,对大学生进行正念禅修训练实验,以及德性自我意象和践行度的教育干预实验,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具身道德效应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有助于全面揭示我国青少年符合逻辑理性、又反映情感状态、还吻合情境特征的道德判断全貌,其成果当可从青少年道德判断和德性发展之视角验证、充实具身认知观乃至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唐芳贵,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品德心理与社会化、教师教育研究。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三 研究构思

第一章 德性: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一 道德判断之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

二 道德判断基础之一二三四五

三 道德心理学之新综合

第二章 具身认知与具身道德

一 具身认知与体知

二 具体道德与德性之知

三 道德隐喻

第三章 生理性厌恶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四章 清新气味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评价

三 实验二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意向

四 实验三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

五 总讨论

第五章 物理温度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孤独感和洗澡习惯

三 实验二 物理温度和心理温度

四 实验三 道德温度、物理温度和心理需求

五 总讨论

第六章 闭眼睁眼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闭眼、道德判断和行为意向

三 实验二 闭眼与自利行为

四 实验三 闭眼、心理模拟和道德判断

五 实验四 闭眼、负性情绪、心理模拟和不道德行为

六 总讨论

第七章 趋避动作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信任度、趋避和反应时

三 实验二 手臂伸缩与信任判断

四 总讨论

第八章 高度体验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高度体验和捐赠行为

三 实验二 高度体验和助人行为

四 实验三 高度体验和伤害行为

五 实验四 高度体验和自利行为

六 总讨论

第九章 心手手势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心手手势与真心

三 实验二 心手手势与印象评价

四 实验三 心手手势与诚实评价

五 实验四 心手手势与欺骗行为

六 总讨论

第十章 黑白对比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黑白对比与道德两难问题

三 实验二 黑白对比与社会问题

四 总讨论

第十一章 颜色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调查研究 红绿颜色与道德行为

三 实验一 红绿颜色与道德行为评价

四 实验二 颜色、效价匹配和道德行为评价

五 总讨论

第十二章 洁净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清洁动作与道德判断

三 实验二 清洁概念与道德判断

四 实验三 清洁概念、道德自我和道德判断

五 总讨论

第十三章 时间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时间框架、负性情绪和公平感

三 实验二 时间距离、负性情绪和公平性

四 实验三 经济性效价、负性情绪和行为意愿

五 实验四 慷慨度、正性情绪和捐赠行为

六 总讨论

第十四章 科学与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科学与道德伤害

三 实验二 科学概念启动与道德伤害评价

四 实验三 科学与道德行为意向

五 实验四 科学与利他行为

六 总讨论

第十五章 敬畏情绪

一 引言

二 调查研究 身体震颤与敬畏

三 实验一 身体震颤、害怕和敬畏

四 实验二 身体震颤、嫉妒和敬畏

五 总讨论

第十六章 敬畏、时间和道德

一 引言

二 实验一 敬畏感、幸福感和时间可用度知觉

三 实验二 敬畏、时间可用度知觉和道德行为

四 实验三 敬畏、行为决策和生活满意度

五 总讨论

第十七章 道德敏感性的正念禅修干预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实验结果分析

四 讨论

第十八章 大学生德性自我意象和践行度的教育干预:具身认知的视角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唐芳贵。

得书感谢您对《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构建适应组织文化的心理契约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组织文化概述、心理契约:构建成员与组织的生命共同体、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研究、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心理契约有效性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研究。作者从高校教师、高校科研团队、公务员、医护人员、企业员工、知识型员工、企业农民工等几个不同的群体来验证良好的组织文化为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提供的方向,而员工的心理契约又为组织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中国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离农机制为题,探讨了中国农村转移人口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道德自觉论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当前社会道德生活为根基,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基点,旨在增强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彰显道德自觉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关爱与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心理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实际,全面认识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趋势,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认识老年人,分析处在一般(低中高龄、城市农村和不同居住方式等)、特殊(空巢、失能和独居等)等不同处境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关爱老年人的方法与措施;以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实践为基础,展望我国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未来与发展;以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指导,引导如何改变老龄观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
汉语语法范畴间的互动机制 电子书
本选择语法中的疑问、比较、否定等几大基本范畴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