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回顾文化史、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五四。
内容简介
在五四一百周年之际,《五四@100:文化、思想、历史》邀请将近五十位学者,从文学、思想、文体、人物等角度来回顾五四及其影响。每一位撰稿人都根据一个话题(包括五四时期提出的问题、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文体、五四时期有影响的人物等)写两千到三千字的文章。文章标准在于文字精简,言之有物,对五四以来的文学、历史、思想有所回顾和反省。
作者简介
作者王德威,美国著名学者,汉学家,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被认为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继夏志清、李欧梵之后的第三代领军人物,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和文学评论,主要著作有《现代抒情传统四论》《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史诗时代的抒情》等,均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的重要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序言 “五四”@100:文化,思想,历史
士的精神·先锋文化·百年“五四”
两个“五四”,及其影响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没有“五四”,何来晚清?
“共和”话语
思想革命
新文学与旧传统
学理、主义和现实社会——再探“问题与主义”论辩
“五四”的反启蒙:人生哲学与唯情
现代觉音
《国故》月刊——夭折的“古学复兴”
重估《学衡》
南北“五四”不同论——对上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价值建构的一个思考
发现文字,想象歌声——“五四”学人对非汉族民歌及其历史传述之研究的当代意涵
“新女性”的诞生
“五四”与女学生
发现青少年,想象新国家
“五四”青年的“自杀之道”
隐形的赛先生——以“性事实”的历史为例
白话文
文学
诗国革命
执拗的低音——旧诗文中的“五四”运动
新生的老鸦
“我愿把我的灵魂浸入在你的灵魂里”——“五四”情书
粉墨登场的“五四”新文化
灵感(烟士披里纯)
爱恨纠缠的那个日本——对“五四”之前的一个观察
刀刻与战士——鲁迅在南洋的木刻与杂文遗产
希腊的阳光
两个“狂飙”中的莎士比亚
被转述的俄罗斯文学
不疯魔、不成活:“以俄为师”——被锚定的现代性
欧战
香港的“五四”与“新、旧文化”
“五四”与台湾
严复与“五四”——中国现代性的内在张力
康有为:圣人的隐退
“五四”期间的梁启超
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与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份剪报,两个时代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陈寅恪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对话
另一种“新青年”——“五四”前后的冯友兰
“我就是群众;群众就是我”——“五四”时期朱谦之的自我书写和革命想像
沈从文与“五四”
“五四”:“文化”还是“武化”?
“五四”遗事·《戏剧春秋》
“五四”在台湾的实践——魏建功与光复后台湾的国语运动
乡土农民的“麻木”与“醒觉”——从鲁迅到贾平凹的难题
回到未来:“五四”与科幻
五四@100:文化、思想、历史是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德威。
得书感谢您对《五四@100:文化、思想、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