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调查我国网络社会公德问题,分析规范构建应解决矛盾,提出核心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对我国网络社会公德及其建设状况开展了深入的调查,揭示了网络社会公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了网络社会公德规范构建所应解决的基本矛盾,提出了网络社会公德构建的核心价值问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并先后主编、参编学术专著、论文集20部。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作者简介

徐仲伟,男,1951年7月生,四川自贡市人。二级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重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现兼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会会长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近20年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文化等领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庆市重大(重点)课题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论文集19部,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马克思主义文摘》等转载(摘)。先后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部文化创新(提名)奖、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徐仲伟,1951年7月生,汉族。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重庆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重庆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文史馆馆员等。近年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论文集20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社会公德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理论及其历史演进

(一)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内涵

(二)道德与社会公德理论的历史演进

二、国外社会公德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社会公德理论研究的特点

(二)国外社会公德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国外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的主要观点

三、我国社会公德研究和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的社会公德研究

(二)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第二章 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公德建设的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

(二)网络社会的特征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

(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统一性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性

三、网络社会主体构成

(一)网民

(二)网络群体和网络组织

四、网络社会的矛盾

(一)网络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网络社会的基本矛盾对其他矛盾的影响

(三)正确应对网络社会中的矛盾冲突

五、网络社会公德的失范问题

(一)网络内容失范

(二)网络知识侵权问题

(三)网络诚信问题

六、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是现实社会公德建设的拓展和深化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引导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第三章 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和特征

一、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界定

(一)关于社会公共道德

(二)网络社会公德概念的界定

二、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

(一)网络社会生活与传统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的一致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的差异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的标准

(一)网络社会公德标准应该以传统社会公德为基础

(二)网络社会公德标准应该符合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

(三)网络社会公德标准应该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四、网络社会公德的特征

(一)网络社会公德具有普适性

(二)网络社会公德具有自主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具有自律性

(四)网络社会公德具有开放性

(五)网络社会公德具有多元性

第四章 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

一、网络社会生活的构成及其特征

(一)网络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

(二)网络社会生活的特征

二、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影响

(一)网络社会生活对现实社会公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二)网络社会生活给社会公德建设带来的挑战

三、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

第五章 我国网民网络社会公德状况的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调查维度及内容

(三)调查工具及题项

(四)调查对象及抽样

(五)调查过程及统计方法

二、我国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一)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二)上网的途径

(三)上网的主要目的

(四)所使用的网络工具

(五)接触网络论坛的情况

(六)论坛活跃度

(七)接触国外网站的情况

三、我国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特征

(一)网民的网络生活感受

(二)网民网络生活状态与现实生活状态的比较

(三)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看法

(四)网络对网民思想认识的影响

(五)网民对网上商业广告的看法

(六)网民对消除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措施的看法

(七)网民对人们在网络中公开自己私生活信息的看法

(八)网络交往中是否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

(九)相互尊重是否应为网络交往的前提

(十)网络中是否应该倡导文明礼仪

(十一)网络中是否应倡导爱国主义

(十二)网民在网络中的社会责任

(十三)网络中是否可以随意下载软件或图片

(十四)“人肉搜索”是否具有合法性

(十五)是否应防止个人沉迷于网络游戏

四、我国网民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看法

(一)网民对现在网络道德状况的满意度

(二)网络社会中是否应当倡导公德规范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着手点

(四)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

五、我国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分析

(一)社交、移动: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二)开放、多元: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规范特征

(三)自律、他律: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社会基础

(四)多层次、多方面: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多样化途径

第六章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二)以人为本,服务网民

(三)遵循规律,符合网民心理特征

(四)享受权利,以承担责任为前提

(五)实施德治,以法治为保障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内容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核心价值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所应解决的基本矛盾

(三)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层面

第七章 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建设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与主体素养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类型及素养的构成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主体在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主体与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不适应

三、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原则、内容与途径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原则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内容

(三)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途径

第八章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载体和措施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载体

(一)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载体的认识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载体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措施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的公害问题

(二)加强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措施

第九章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自律

一、从他律向自律转化是个体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道德他律的含义与特征

(二)道德自律的含义与特征

(三)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辩证关系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机制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工具

(二)强化网络社会公德他律的必要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他律机制的构建

三、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自律机制

(一)道德自律在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中的作用

(二)网络社会公德自律机制的内容

(三)网络社会公德自律机制的构建

四、网络社会公德的环境建设

(一)环境是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必备条件

(二)影响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环境因素

(三)为网络社会公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仲伟。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网络互联技术(理论篇)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构建企业网络工程项目过程中涉及的以太网、交换、路由、安全及无线局域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具体包括网络基础协议、交换机安装和调试、虚拟局域网(VLAN)、生成树、静态路由、动态路由、PPP、交换机端口安全、IPACL、NAT、WLAN及网络规划等内容,可与《网络互联技术(实践篇)》配套使用。
网络互联技术(实践篇) 电子书
《网络互联技术(实践篇)》一书是从数百个来自企业的网络工程项目中,筛选出54份典型网络工程项目文档整理而成。整理后的文档成为教学中使用的标准实验、实训文档,帮助读者学习网络专业实践技术,了解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全书包括交换网络工程文档12份、路由网络工程文档8份、网络安全工程文档13份、WLAN工程文档9份、WAN网络工程文档6份,以及网络设备系统升级和备份文档6份。
数字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字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数字产品设计需要考量的因素也更复杂,因此数字产品设计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拓宽数字产品设计相关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其更好地应对数字化社会的迅速变革,本书讲解了数字产品的相关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本书共六章。*一章讲解了数字产品设计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产品设计的由来、用户体验及情感化设计相关理论等内容;第二章讲解了数字产品及其设计
新一代SDN:VMwareNSX网络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适合网络和虚拟化设计架构师、项目实施工程师和IT管理人员阅读。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第9章遵循网络工程设计规律,介绍网络工程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工程基础知识、网络设计需求分析、网络逻辑设计、备份设计、网络安全结构设计、网络物理设计、IPv6网络设计、企业Intranet应用实例分析、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第10章为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双绞线水晶头的制作、用Visio2010绘制网络工程图、Intranet组建、服务器配置以及Cisco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