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1945-1976)(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

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1945-1976)(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华侨华人研究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日益密切,华侨华人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由过去只有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华侨大学等少数几家壮大至目前遍布全国的近百所科研院校,研究领域从往昔以华侨史研究为主,拓展至华人政治、华人经济、华商管理、华文教育、华人文学、华文传媒、华人安全、华人宗教、侨乡研究等涉侨各个方面,研究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融入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新闻与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方法与视角。与此同时,政府、社会也愈益关注华侨华人研究。国务院侨办近年来不断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并先后在上海、武汉、杭州、广州等地设立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凝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形成了华侨华人研究与政府决策咨询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机制。而以社会力量与学者智慧相结合的华商研究机构也先后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地成立,闯出了一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华侨华人研究新路径。

作者简介

姜兴山,1969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佳木斯人,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海外华文教育、华人文化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汉办基金项目等;出版《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1945-1976)》专著,该书入选《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并获得福建省社科二等奖;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台湾研究集刊》、《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历史教学》、《东南亚纵横》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编委会

总序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应运而生

第三节 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的华文教育

第二章 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 战后菲律宾时局对华侨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复苏

第三节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的台湾因素

第四节 前行中的菲律宾华侨学校

第三章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进步与繁荣

第一节 华侨社会对华文教育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侨政策

第三节 华侨的社会文化教育

第四节 华文教育体制之利弊

第五节 繁荣发展的菲律宾华文教育

第四章“菲化运动”与侨校危机

第一节 菲律宾政府的“菲化运动”

第二节 教育菲化案与侨校危机

第三节 教育菲化案对侨校的影响

第四节 华社动荡与认同的转向

第五节 侨校华文教育的蜕变

第五章 菲华融合进程中的华文教育

第一节 华人族群的加速融合

第二节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调和与适应

第三节 华文教育的理性与客观性

第四节 多元文化架构下的华人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1945-1976)(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是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兴山。

得书感谢您对《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1945-1976)(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 电子书
本书作者为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和廖学盛先生。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立足国内外史料和研究成果,对世界古代文明进行了综合的叙述、分析、考证和总结,对古代文明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作了充分的说明,对欧洲各国学术界、苏联学术界、美洲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现存资料都做了翔实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南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对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具有引领作
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融汇古今古今的教育研究 电子书
聚焦当下热点高考改革与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提出可行的举措与政策建议。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南开史学青年文库)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三辑) 电子书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本册是第13辑。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 电子书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