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学人思想研究:1933—1937

新中华学人思想研究:1933—1937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讨近代知识分子追求建立“新中华”的选择与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中华》杂志为中心,探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追求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与富强的“新中华”而作出的选择与思考。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紧逼入侵的大背景下,饱含忧患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借助报刊媒介,一方面宣传抗敌御侮,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主张兴利除弊,励精图治,建立“新中华”,演绎出“救亡图存”与“国家建设”的双重变奏。本书重点考察《新中华》杂志学人所反映的“救亡”与“建国”思想。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介绍

其他

扉页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旨趣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救亡”和“建国”思想研究成果述评

二 以报刊资料为中心的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救亡”与“建国”思想研究

三 有关中华书局与《新中华》杂志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基本资料与基本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资料

三 基本思路

第一章 《新中华》杂志概述

第一节 从《大中华》到《新中华》

一 中华书局与《大中华》的创刊

二 《大中华》杂志的影响和停刊

三 中华书局蓬勃发展与《新中华》的创刊

第二节 宗旨与内容

一 宗旨与目的

二 栏目与内容

第三节 编辑与作者

一 编辑群

二 作者群

第二章 中国的前途靠自己

第一节 “有名无实”:《新中华》对“国联”的看法

一 “孱弱”的“国联”

二 “国联”的“真面目”

三 改造“国联”

第二节 “利益至上”:《新中华》对欧美各国远东政策的认识

一 妥协的“日不落帝国”

二 美国的“史汀生主义”

三 苏联“不干涉主义”的渐变

四 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的前途靠中国自己去决定”:《新中华》对国家前途的论断

一 总结弱小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二 “中国的前途还是要靠中国自己去决定”

第三章 抵御外敌侵略

第一节 《新中华》对日本的观察

一 军部势力膨胀与法西斯化

二 日本迈向战时经济

三 急进、阴险的侵华政策

第二节 《新中华》对中国基本国力的分析

一 军事力量羸弱

二 物质力量单薄

三 蕴藏的潜力巨大

第三节 “力御外侮”:《新中华》的抗敌主张

一 坚决抵御日本侵略

二 增强“精神力”与“物质力”

三 巩固国防,进行持久、全面的抗战

四 灵活运用外交手段

第四章 谋求国家统一

第一节 “统一的大业,只能在抗敌的旗帜下完成”

一 痛心领土完整被破坏

二 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三 “统一的大业,只能在抗敌的旗帜下完成”

第二节 “修明政治以奠定国家统一之基础”

一 抨击军阀政治导致国家分裂

二 有关修明政治的言论

第三节 加强边疆建设谋求国家统一

一 呼吁国人关注边疆危机

二 边疆建设的重心

第五章 打开经济出路

第一节 改造自救

一 融通资金

二 改进技术

三 完善管理

第二节 “排除国际帝国主义之压迫”

一 关税自主与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二 建立独立的稳定的货币制度

三 反对“中日经济提携”

第三节 统制经济

一 对中国能否实行统制经济的思考

二 统制工业

三 统制对外贸易

四 统制金融

第六章 救济农村

第一节 “欲图农村复兴,必须先知农村实况”

一 农村危机的表现

二 对中国农村陷入危机的分析

第二节 救济农村的主张

一 稳定农产品价格

二 调剂农村金融

三 扩大农业生产

四 解决土地问题

结语 对“新中华”的憧憬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新中华学人思想研究:1933—1937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代祥。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华学人思想研究:1933—1937》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完整意义上的苗族古歌应包括文本与唱本。除了学者搜集、翻译、整理的文字文本之外,苗族古歌至今还以唱本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者是源,前者是流。本书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对苗族古歌这一非汉民族的活态口头诗学进行田野调查,从歌词与民俗、唱者与听者、功能与传承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苗族古歌从演唱到记录的文本流变,在对不同方言区的苗族古歌进行深描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苗族口头文化传统在中国多元文化格局里的价值和意义。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系统考察晚清国粹派崛起的历史机缘及其新学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对国粹派的文化思想,包括文化观、史学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作具体深入的研究。
深圳学人访谈录(第1期) 电子书
30多年来深圳始终秉持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形成求学问道的学术追求,逐步培育出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群体。本书将2016年度“深圳学人”系列访谈结集出版,全面深入地介绍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l8位深圳学人。他们立足学科背景,紧密结合深圳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学人自身具体情况,实现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全面融合,生动展示了深圳学人的风采,彰显了深圳学派建设的成就。
科学人文总相宜:杨叔子传 电子书
本传记以朴实的笔触,力求准确、完整、清晰地描绘杨叔子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以全面展现他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以期为年轻一代树立一个现实的光辉典范。本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追溯杨叔子的家庭背景及求学经历。第三至八章勾勒了杨叔子从起步成长再到攀登科技高峰的学术成长之路,展现了杨叔子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成就,以及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第
深圳学人访谈录(第2期) 电子书
当前,深圳正在着力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城市因学术而有内涵,学术因人才而有活力。学术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取决于学术人才。深圳学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圳学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学派的发展成果与孜孜耕耘的深圳学人息息相关,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学术文化实现了越来越深入的涵养积淀。本书是2017~2018年度“深圳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