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探究周秦之变的历史起源和世界意义。
内容简介
周秦之变是古代中国深刻且具有深远世界影响的大变革大转型,是世界重要的建构事件之一。
本书基于历史政治学路径,充分占有相关历史文献、古文献和政治学文献,全面系统地探究周秦之变的历史起源、历史过程、主要机理、历史定位和世界意义,描绘了公元前1046年至前87年中华和文明转向的史诗般历史图像,呈现了全球史、世界政治发展史、中华文明演化史、中华演进史等四重视域下的周秦之变,揭示了周秦之变对于中华演进、世界官僚制演化、人类形态发展、现代建构、东亚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层次影响和结构塑造。
本书还基于系统全面的形态分析框架,提炼并建构了“天子诸侯制”和“官僚制”等核心概念,察了这两种形态的形成过程、基本结构、运行机制,揭示了中华的标志特征、演进规律和世界地位。
作者简介
作者黄涛,湖南省邵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所撰博士学位论文获评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包括周秦汉国家史、现代国家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互动、人大制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呼唤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学原理
二、历史政治学的含义与功能
三、基本概念重述与政治学原理的重构
第一章 导论:何以中国之世纪叩问
第一节 周秦之变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和缘由
二、选题目的与价值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
二、马克斯·韦伯研究路径
三、中国主体研究路径
四、整体情况
第三节 本书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本书结构
二、历史政治学路径及其方法
第二章 周秦之变理论阐释框架
第一节 周秦之变的历史内涵和政治学意义
一、周秦之变的历史内涵
二、周秦之变的政治学意义
第二节 国家形态演变的内涵
一、国家形态概念
二、国家形态演变概念
第三节 国家形态演变的类型
一、古代国家内部演变
二、古代国家向现代国家演变
三、国家形态演变的意义
第四节 两种国家形态界定
一、天子诸侯制国家形态
二、君主官僚制国家形态
第三章 天子诸侯制国家:以西周为中心
第一节 立国基本理论
一、君主奉天命建国治民
二、敬天保民
三、天命无常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
一、基本政治制度
二、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基本军事制度
四、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国家统治方式
一、礼法之治的内涵
二、礼法之治的评价
第四节 国家和社会关系
第五节 社会和阶级结构
第六节 国家经济形态
第四章 周秦之变历史过程:演进脉络和阶段性特征
第一节 天子诸侯制国家时期 (公元前1046—前707年)
一、天子诸侯制国家强盛期
二、天子诸侯制国家总体守成期
三、天子诸侯制国家勉强维持期
第二节 君主官僚制国家奠基期 (公元前707—前238年)
一、半分封-半郡县国家期
二、不完全君主官僚制国家期
第三节 君主官僚制国家形成期 (公元前238—前206年)
第四节 君主官僚制国家定型期 (公元前206—前87年)
第五章 君主官僚制国家:秦朝形成和西汉定型
第一节 立国基本理论
一、皇帝受天命建国治民
二、君民是复杂的共生关系
三、功绩主义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
一、基本政治制度
二、国家和意识形态关系
三、基本军事制度
四、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国家统治方式
一、秦朝律法之治的根本逻辑
二、秦朝律法之治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国家和社会关系
一、以国家为中心
二、官民关系是国家和社会关系的主体
三、强国家、弱社会模式
第五节 社会和阶级结构
第六节 国家经济形态
一、较高水平的农业社会
二、手工业具备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
三、具备较好城市文明基础和较发达道路网
第七节 西汉的改造和定型
一、西汉对新国家形态的改造和定型
二、新国家形态在西汉定型并为后世法的原因
第六章 天子诸侯制国家和君主官僚制国家的基本定位
第一节 天子诸侯制国家:东方早期国家之代表
第二节 君主官僚制国家:古代中国主流国家范式
第七章 周秦之变:成因和机理
第一节 特殊地理和环境因素的深刻塑造
一、一片足够孕育大国的大陆
二、地理的“半封闭半开放性”
三、明显的农牧地理结构
四、连成一片的大陆
第二节 国家起源之路的深远影响
一、满天星斗模式和中国漩涡模式
二、公共管理(者)蜕变之路和保留氏族因素的维新之路
第三节 国家中心主义路径的“内在锁定”
一、国家被视为文明和社会的中心与保卫者
二、国家被视为教化性权威
三、不断增强的中央集权趋势
第四节 国家最高权威和周制合法性双重衰落耦合
一、国家最高权威衰落成为导火线
二、周制合法性不断衰落
第五节 精英集团相互取代、边陲取代中心
一、精英集团相互取代而非阶级斗争
二、政治精英在周秦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边陲(地方)反噬中心(中央)
第六节 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战争的推动
一、国家最高权威崩溃滋生战争
二、春秋战国战争的特殊性
三、特殊战争和其他因素耦合
第七节 思维模式影响和天命论的本体意义
一、分层-关联思维模式
二、天命论为周秦之变划定方向和范畴
三、思想家为周秦之变提供理论基础
第八节 经济因素的基础性作用
一、较发达的经济是构建新国家的经济基础
二、经济精英对国家形态演变作用有限
第九节 重大事物到来时序的深刻影响
第八章 历史定位:伟大的国家和文明转向
第一节 中国国家形态正向变革和自我升级
第二节 解决时代核心问题并形成超大规模国家治理范式
第三节 决定性塑造中华国家范式和演进道路
一、中国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实现期
二、中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期
三、天下型国家重要演变和定型期
四、中国大一统国家和超大规模国家形成期
五、中国世俗型国家形成期
六、决定性地塑造中华国家演进的道路和方向
第四节 古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大转型
一、实现古代中国由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伟大飞跃
二、变革的深度、广度超过中国古代历次变局
三、变革影响的持久性为中国历史之最
第五节 决定性地塑造中华文明和华夏世界
一、形塑中华文明天地家国同构的基本内核
二、确立极具统领性的国家中心主义文明范式
三、形成延续至今的高政治和思想主导、中低经济和行政控制模式
四、确立极具标志性的世俗主义范式
第九章 世界意义:人类政治文明的奠基和分流
第一节 形成世界领先并长期领先的主流国家形态
一、世界史上极早极为深入的直接统治模式
二、拥有世界古代史上极早极完善的常备军制度
三、世界史上极早的以文驭武模式的成功案例
四、提供了超大规模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五、迄今为止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国家形态
第二节 初步解决现代国家构建的两大世界性难题
一、周秦之变在现代国家构建上的成就和局限
二、周秦之变和轴心期的国家形态维度
三、周秦之变对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影响
第三节 对人类官僚制和现代国家构建产生巨大影响
一、官僚制是现代国家机器的主体性内容
二、世界第一波官僚化浪潮
三、世界第二波官僚化浪潮和现代国家机器的扩散
第四节 走出更具代表性的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型道路
一、中国演进道路的特点
二、古希腊、古罗马演进道路的特点
三、两条道路及其遗产的简要比较
四、两条道路基本评价:中西方第一次大分流
第五节 对亚洲和世界格局及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一、古代东亚世界形成和崛起的关键,深度塑造东亚格局和进程
二、对亚洲和世界历史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第十章 结语:世界性中国及其理论意义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理论意蕴
一、作为国家整体构造和运行机制,国家形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正视西方国家理论的成就与局限
三、“东方专制主义”是我国学者必须破除的意识形态“枷锁”
四、“中国停滞论”“亚洲无历史论”是偏见
五、人类轴心时代包括哲学宗教与国家形态双维大突破
六、有必要重视人类历史演化中形成的结构并从历史中把握人类政治-社会的结构
七、人类国家演进道路是多元的
八、人类文明受到古代中国的永恒性奠基和塑造
参考文献
后记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是202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涛。
得书感谢您对《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