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作品集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套装共4册)中信出版社

费孝通作品集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套装共4册)中信出版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乡土中国》一书为费孝通社会学领域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费老讲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费老的乡土社会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具体的。 《乡土中国》(珍藏版)由费老后人直接授权,并参照1948年4月观察社初版版本,保留费老原著风貌。珍藏版添加经济学家周其仁倾情领读文字,重新发现经典的意义与价值。“这本书虽然不厚,但一直不断被后学者学习和引用,时至今日,对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等

内容简介

《江村经济》一书是费孝通先生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先生的指导之下,结合自己对江苏吴江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博士毕业论文。英文原版出版于1939年,后引进中国被译为《江村经济》。这本书出版以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来写中国,结合丰富的数字和图表,真实还原了中国农村的情況。书中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这种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是对宏观问题研究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几十年过去,书中描写的情况在现今的农村社会依然存在,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可以从书中寻得。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一本关于乡村研究的经典著作。

在这本书中,费老讲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费老的乡土社会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先生的一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在这本书中,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具有绵长的农业国家传统,在此体制之下形成的是匮乏经济。技术停顿和匮乏经济互为因果,一直维持着几干年的中国社会。在新的生产技术推动之下,匮乏经济已经没有了保持下去的可能,而是转为了丰裕经济。这两种经济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价值体系与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在经济模式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费李通先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是否要重建多乡土?乡土是否有重建的可能?这些问题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

这本已经出版了70年的书,依然有被当下的我们再次深入阅读的价值。

《生育制度》贯穿《生育制度》一书的一个观念就是,人类社会必须有一套办法来解决个人有生死与社会持续的矛盾,也即生物的个人与社会的集体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通过个体的新陈代谢来取得集体的长存而统一起来的。只有通过分析这个矛盾,才能理解家庭这一类社会细胞的作用。

这本书对与家庭相关的后代抚育、婚姻关系、家庭结构、代际更替、属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对于解决当下的婚姻问题、子女抚育问题等,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与价值。

作者简介

费孝通

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博士师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先生并在其指导下,结合对开玄弓村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1979年,任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着手重建中国社会学,被称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

1980年,被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

1981年11月,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社会学高奖项——赫胥黎奖章。

1982年12月,被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1988年,获“不列颠大英百科全书”奖。

章节目录

《江村经济》

导读,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著者前言

致谢

章 前言

第二章 调查区域

1 . 调查区域的界定

2 . 地理状况

3 . 经济背景

4 . 村庄

5 . 村里的人

6 . 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

第三章 家

1 . 家,扩大的家庭

2.“ 香火”绵续

3 . 人口控制

4 . 父母和子女

5 . 教育

6 . 婚姻

7 . 家中的儿媳妇

8 . 表婚姻与“小媳妇”

第四章 财产与继承

1 . 所有权

2 . 家产

3 . 财产的传递

4 . 继承对婚姻和继嗣的影响

5 . 赡养的义务

6 . 新的继承法

第五章属关系的扩展

1 . 父系属关系的扩展

2 . 母系属关系的扩展

3 . 名义上的收养

4 . 村庄的属关系基础

第六章 户与村

1 . 户

2 . 邻里

3 . 宗教和娱乐团体

4 . 村政府

5 . 保甲——强加的行政体制

第七章 生活

1 . 文化对于消费的控制

2 . 住房

3 . 运输

4 . 衣着

5 . 营养

6 . 娱乐

7 . 礼仪开支

8 . 正常生活的开支

第八章 职业分化

1 . 农业——基本职业

2 . 专门职业

3 . 渔业

第九章 劳作日程

1 . 计时系统

2 . 三种历法

3 . 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时间表

第十章 农业

1 . 农田安排

2 . 种稻

3 . 科学与巫术

4 . 劳动组织

第十一章 土地的占有

1 . 湖泊、河流及道路

2 . 农田的所有权

3 . 雇农及小土地出租

4 . 不在地主制

5 . 完全所有制

6 . 继承与农业

第十二章 蚕丝业

1 . 变迁过程图解

2 . 促进工业变迁的条件

3 . 变革的力量及其意图

4 . 当地对变革的支持

5 . 养蚕的改革计划

6 . 合作工厂

7 . 政府的支持

8 . 改革中的困难

9 . 对属关系的影响

第十三章 养羊与贩卖

第十四章 贸易

1 . 交换方式

2 . 内外购销

3 . 小贩

4 . 零售店

5 . 航船,消费者的购买代理人

6 . 航船,生产者的销售代理人

7 . 其他收集方式

8 . 贸易区域和集镇

9 . 销售与生产

第十五章 资金

1 . 积蓄与亏空

2 . 互助会

3 . 航船,信贷代理人

4 . 高利贷

5 . 信贷合作社

第十六章 中国的土地问题

附录 关于中国属称谓的一点说明

译者说明

延伸阅读

重访江村 其一

重访江村 其二

三访江村

《乡土中国》

导 读 从《乡土中国》认知中国

重刊序言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后 记"

《乡土重建》

导 读 乡土还能重建吗?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乡村·市镇·都会

论城·市·镇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基层行政的僵化

再论双轨政治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乡土工业的新形式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节约和储蓄的保证

后 记 对于各家批评的总答复

附 录 费孝通先生学术年表

费孝通作品集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套装共4册)中信出版社是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费孝通。

得书感谢您对《费孝通作品集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套装共4册)中信出版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少数民族生育意愿新观察 电子书
本书选择藏族、维吾尔族、瑶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通过定性研究发现左右人们生育水平和意愿的因素,推动并充实当前有关生育的理论探索和相关结论。全书总结了少数民族生育水平发展特征,发现民族间生育水平变化的不同路径;梳理了人口政策在相关民族地区的演变和落实,分析人口政策在影响民族地区人口发展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同时特别关注相关地区少数民族的生育意愿现状,力图解释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柳如是别传(套装共三册) 电子书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主要描写了明清易代之际秦淮名妓柳如是的跌宕一生。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制定和调整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七章,从我国人口政策的运行过程、人口政策的形成、人口政策的执行机制、人口政策的评估、当前中国的人口变动现状、针对目前人口问题现状的政策调整问题、今后中长期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人口政策。
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田野中国) 电子书
在中国人类学学界里,这是一部建立在长时间田野作业基础上的有关香港社会的著作。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企业与社会的“双向嵌入”(田野中国) 电子书
乡村民营企业的兴起对乡村秩序有哪些冲击和影响,乡村的秩序如何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