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

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社会学(社会学理论)、政治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政治理论——的重大贡献,对相关专业的学者和学生有普遍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制度变迁是社会变迁的一个核心驱动力,因此也是社会科学所有主要学科的核心议题。然而,在此书之前,尚无一个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依据多样的文献,基于对和谐学派与冲突学派的有机综合,本书发展出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本书认为,制度变迁的过程可被理解为一个择取少数观念并将其转化为制度的过程,所以观念之间的竞争以及争夺规则制定权的斗争通常居于制度变迁的核心地位。该理论不仅将散落于不同学科的有关制度变迁的众多理论和见解整合为一个一致的广义理论,而且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指明了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作者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广泛,涵盖国际政治理论、制度经济学、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前言

致谢

导论

定义

三个元事实和三大难题

制度变迁理论的任务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关于制度变迁的两大学派

和谐学派

冲突学派

第二章 迈向一个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

罗马容易又长久:和谐学派

哪有什么罗马?冲突学派

权力与观念

针对制度变迁的社会进化法式

第三章 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

制度变迁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动力学Ⅰ:稳定与变化

制度变迁的动力学 Ⅱ:渐变与剧变[23]

结语

第四章 评估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

经验检验

解释人类进步

解释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理论检验:理论统一

结语

第五章 权力/制度与社会

结构的二元性和权力的二元性

权力/制度:无法逃避

正义: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法式

代结论:理解社会变迁

附录Ⅰ: 把制度变迁当作讨价还价的博弈的错误

附录Ⅱ:知识分子的角色

参考文献

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唐世平。

得书感谢您对《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言语行为与制度社会的建构 电子书
本书在新的语境下研究了制度社会建构的认知基础尤其是语言基础,并通过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制度性事实的建构来阐释制度社会的建构。由于语言在联结人类心智和道义中的特殊角色,本书建立了“心智—语言—伦理”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心智(主要指集体意向性)、语言(建构性言语行为)和伦理(言语行为理性)在制度性事实建构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最后还从制度性事实的可理解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论证了科学理性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迁与分层 电子书
本书运用严谨的量化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分层。全书共三篇:一是旧制度的新变化,主要探讨户籍制、单位制、所有制等在改革与式微过程中带来的分层机制的变化;二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聚焦于新的分割维度的出现、不同分割维度的比较以及分割证据的纵向检验;三是大学生就业分化,专门研究大学毕业生这个特殊劳动力群体的内部分化。
中俄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 电子书
对比分析了中俄两国的社会分层及其变迁过程。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