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

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解读明清时期席卷士庶的“功过格运动”风潮,从历史中透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心态。

内容简介

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当时的士人和官员把功过格视为一种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人道德,也有助于教化百姓,巩固社会秩序。

本书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作者简介

作者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书籍史研究。所著《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反响,先后被译介到国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致谢

序论

16—17世纪的历史背景

精英对社会变革的反应

思想界对理学正统的挑战

功过格

一 积功的早期传统

功德积累的基本原理

《太上感应篇》

《太微仙君功过格》

功过体系与儒家命运观

二 为升迁而积累功德

袁家的传统

袁黄的转变:《立命篇》

云谷对功过格的新阐释

袁黄对功过体系的解释

三 关于报应和积功的争论

《立命篇》的支持者:泰州学派

对袁黄和功过格的批评

对袁黄的反驳:刘宗周的《人谱》

东林党人:理学的感应理论

四 17、18世纪的功过格:维护社会等级

新的功过格

功过格的社会愿景

功过格的传布与使用

结论

附录 现存17、18世纪的善书与功过格

征引文献

译后记

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包筠雅。

得书感谢您对《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厦门鼓浪屿近百年间走过的近代化历程及其社会变迁,探索既定区域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历史积累与积淀,如何影响和制约该区域的近代化进程。
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 电子书
本书以徽州宗族为视角,利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控制诸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
转型时期的澳门政治精英 电子书
本书选取自1976年澳门第一届立法会至2013年当选的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的议员作为澳门政治精英的研究对象,剖析了由历史背景塑造而成的政治精英的结构组成、精英间的网络关系以及与大众之间的联系。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澳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构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书中提出在转型社会中,精英生成是社会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共同结果。本书有利于读者详细了解澳门的政治体制,以及澳门的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是清代米粮物价史研究力作。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学堂学生研究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