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教授纵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转型,为重新出发寻找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平原“学术史研究三部曲”之一。本书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作者简介

作者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版序

新版序

导言 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

一 学术转型与两代人的贡献

二 “西潮”“古学”与“新知”

三 走向专门家之路

四 章、胡交谊及其象征意义

第一章 求是与致用

一 “学在求是,不以致用”

二 “殚精考索”与“兴起幽情”

三 理器之分与真俗之辨

第二章 官学与私学

一 “劝学”与“学隐”

二 “学在民间”之自信

三 书院讲学的魅力

四 “救学弊”与“扶微业”

第三章 学术与政治

一 参政与回向

二 “保国”或“著书”

三 讲学复议政

第四章 专家与通人

一 古老命题的现代诠释

二 “具有广博学识”的专家

三 “博学的人”与“国人导师”

四 从“开山斧”到“绣花针”

第五章 作为新范式的文学史研究

一 从“大胆假设”到“小心求证”

二 双线文学观念

三 历史演进法

四 《红楼梦》自传说

五 整理国故思潮

第六章 关于经学、子学方法之争

一 “治学方法上的根本问题”

二 《庄子》的挑战

三 清儒之得失

四 章、胡之戴震论

五 对于“汉学”的推崇与超越

六 以西学剪裁中国文化?

第七章 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

一 游侠之“逍遥法外”

二 “中国之武士道”

三 对于流血的崇拜

四 暗杀风潮之鼓吹

五 联络会党的策略

六 大小传统之沟通

附录 自立门户与径行独往

第八章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一 被压抑的“文艺复兴”

二 逐渐清晰的文学史图像

三 师心使气与把酒赏菊

四 乱世中的“思想通达”

五 “谬种”与“妖孽”的不同命运

六 千年文脉之接续

第九章 现代中国学者的自我陈述

一 学者为何自述

二 自传与自定年谱

三 “我与我的世界”

四 “诗与真”的抉择

五 “忏悔录”之失落

六 “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平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第四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是“第四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书中收录与会论文13篇,就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社会文化史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的关系,以及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女性、儿童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具有较高水平,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彰显了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也为今后社会文化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清代学术源流 电子书
本书将有清一代的学术演进,分为清初学术、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晚清学术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做了整体性的研究。
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的传播: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为中心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传播的专著。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电子书
作者从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拉铁摩尔在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进行归纳与反思,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及其边疆地区提供一个历史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