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上的博物馆:古钱币上的汉字

书架上的博物馆:古钱币上的汉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触手可得的“纸上博物馆”,讲述古钱币上的汉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通过中国古钱币上的文字,讲述中国汉字发展历史的科普书。中国古代钱币中的汉字,随着朝代及汉字的发展演变,其在古币中的使用也是各式各样。

作者通过轻松的语言风格,将大篆、小篆、悬针篆、隶书、行书的发展演变,对不同朝代钱币如“燕刀”“方足布”“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等使用汉字的字体结合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背景予以趣味解读,既是一部中国文字发展的小史,又是一部中国钱币的发展小史。

作者简介

编者刘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讲述文物故事,赓续历史文脉

一 仓颉造字

二 甲骨文

三 金文

四 大篆出现在钱币上——春秋战国

五 小篆作为字体标准化的开始——秦

六 隶书作为官方文字——汉

七 注入艺术之魂的钱币——新朝

八 书法的巅峰时代——魏晋

九 精彩异常的字体设计——南北朝

十 变“胖”了的五铢钱——隋

十一 开启钱币文字的多元时代——唐

十二 混乱的时代,统一的“模板”——五代十国

十三 方寸之间尽显书法之美——两宋

十四 “粗犷不羁”的民族气息——辽

十五 短暂而又辉煌的文字——西夏

十六 美美与共的“融合”之美——金

十七 推广失败的八思巴文——元

十八 没有“元”字的钱币时代——明

十九 书法艺术在钱币上没落了——清

后记

书架上的博物馆:古钱币上的汉字是2024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刘斌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书架上的博物馆:古钱币上的汉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电子书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互动融合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
美国的故事 电子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
我的情结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傅志寰同志的求学之路、社会经历、管理实践和记忆随想。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