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触手可得的“纸上博物馆”,讲述古钱币上的汉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通过中国古钱币上的文字,讲述中国汉字发展历史的科普书。中国古代钱币中的汉字,随着朝代及汉字的发展演变,其在古币中的使用也是各式各样。
作者通过轻松的语言风格,将大篆、小篆、悬针篆、隶书、行书的发展演变,对不同朝代钱币如“燕刀”“方足布”“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等使用汉字的字体结合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背景予以趣味解读,既是一部中国文字发展的小史,又是一部中国钱币的发展小史。
作者简介
编者刘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讲述文物故事,赓续历史文脉
一 仓颉造字
二 甲骨文
三 金文
四 大篆出现在钱币上——春秋战国
五 小篆作为字体标准化的开始——秦
六 隶书作为官方文字——汉
七 注入艺术之魂的钱币——新朝
八 书法的巅峰时代——魏晋
九 精彩异常的字体设计——南北朝
十 变“胖”了的五铢钱——隋
十一 开启钱币文字的多元时代——唐
十二 混乱的时代,统一的“模板”——五代十国
十三 方寸之间尽显书法之美——两宋
十四 “粗犷不羁”的民族气息——辽
十五 短暂而又辉煌的文字——西夏
十六 美美与共的“融合”之美——金
十七 推广失败的八思巴文——元
十八 没有“元”字的钱币时代——明
十九 书法艺术在钱币上没落了——清
后记
书架上的博物馆:古钱币上的汉字是2024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刘斌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书架上的博物馆:古钱币上的汉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