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论文丛:由中转到再现代

中国雕塑史论文丛:由中转到再现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雕塑史论文丛”系列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凝聚着一个美术馆的文化视野、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同时从差异化的展览理念中,也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的变化及我们共同面临的生存处境和生存困境,也深刻地反思了全球文化格局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及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焦虑体验。

这其实是中国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社会不断转型的缩影,也反映了进入21世纪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身份、生活习惯和价值认同的变化。

作者简介

作者冀少峰,1965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批评家、策展人,现任湖北美术馆馆长,第十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由中转到再现代 ——展览理念的生成与美术馆知识的传播(代序)

第一章 再雕塑

从雕塑到再雕塑

永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真实就是力量 ——谈任思鸿的艺术

野性的激情 ——陈文令的艺术

有限中寻求无限 ——傅中望艺术的意义

抽离与再嵌入 ——再论傅中望雕塑的意义

雕塑2012

失忆的快感 ——读黄兴国的雕塑

由失忆到空域 ——读黄兴国的雕塑

为宅雕塑:探索转换时代雕塑艺术的另一种路径

拥抱未来

变幻流动间 ——读景育民的雕塑

追问 ——写于“川上楚天”当代艺术展之际

一种情怀 ——谈@2017:27°角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

虚实 ——读任戎的雕塑

欢愉背后的孤独 ——读蒋铁骊的雕塑

中国姿态的未来 ——读第五届中国雕塑展

湖水人城和谐相融 ——从27°角到百分百

与城市共生的公共艺术

孙振华的公共艺术观

第二章 中转

为什么是“中转”

游走与坚守 ——湖北当代艺术十年考察

数码时代:当代油画发展的新趋向 ——关于“物是人非——当代油画邀请展”

新时期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

当代艺术的文献性、价值及其传播的有效性

生命政治与图像记忆

多元共生,混搭交融 ——2011年中国当代油画概述

破坏与重建 ——2012年的装置影像艺术

聚变:变动中的艺术景象

数字时代艺术批评的困境

学院的力量 ——“社会向度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带来的思考

是什么让行为艺术失去了活力

为什么是1960?

第三章 @武汉

武汉出事了

对于“片段叙事”的思考

那年月

一段历史 ——读程昕东的收藏

不问为何

中国新水墨的十二个趋向

墨变与20世纪中国之变

楔子的力量 ——读傅中望新作有感

空间的狂欢 ——@武汉的意义

第四章 再现代

再历史·社会主义经验的视觉见证

再水墨:2000—2012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

再肖像 ——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

再解读:威尼斯双年展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

再学院

再聚焦 ——写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开幕展之际

再七拍:一种生活方式

再现代:建构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文明秩序

中国雕塑史论文丛:由中转到再现代是2024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作者冀少峰。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雕塑史论文丛:由中转到再现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和传统:人学戏剧的建构 电子书
该书从真实深刻地表现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生存、生命及思想情感出发,对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对外国戏剧和戏剧理论进行充分而又富有主体性的选择和借鉴,继续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
中国现代工笔画技法丛书·工笔百花 电子书
吴娟玲著的这本《工笔百花》是“中国现代工笔画技法丛书”之一,是初学者人手必备的工笔画入门技法书,内含14幅精美工笔花卉画,14幅可放大临摹的同步白描线稿,6个分步骤详解的经典案例。
世界视野与中国现代戏剧:中外比较的阐释 电子书
本书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展开现代中外戏剧关系研究,从比较戏剧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这对当前及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有实践意义。
西方现代美术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介绍了现代美术的开篇、美术的本体化探索、美术中的人性、美术与社会、后现代美术现象、回归与拓展等内容。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电子书
纵谈巨匠沙龙,横跨思潮流派:从格罗皮乌斯、密斯到赖特、贝聿铭,从路易斯康、文丘里到盖里、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