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有关学术问题的争鸣,以及中国历史学领域内相关前沿问题的讨论。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前身是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研究室,成立于2002年7月;2010年3月改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由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两个学科组成。
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研究所的传统优势学科。20世纪80年代之前,曾设立古文字与古文献学研究室,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李学勤先生分别担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在古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及古文字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也是历史所的传统优势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立研究室,著名历史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尹达同志曾兼任研究室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编撰了《中国史学发展史》,并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习近平论史的启示
一 习近平论历史
二 习近平论历史学
师生厚谊甲骨情:郭沫若与金祖同
一 甲骨学史上的佳话
二 郭沫若的秘密回国与金祖同的鼎力协助
三 师生情谊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神话传说和古史料价值的阐发
一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得失与史学方法的非科学性
二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其古史研究价值
三 古史史料文献问题
四 结语
《历史研究》复刊问题考辨
一 同一事件,两种声音
二 复刊的契机和过程
三 “四人帮”与复刊之关联考辨
四 中苏边界问题与复刊之关联考辨
五 斗争还是合作?
六 结语
规范与科学:实证史学的历史主义
一 实证史学的研究及其走向
二 学术扬弃、精神动力与历史规律
三 精神趋势、历史真相与史学科学性
四 档案资料、客观态度与历史解释
《隋书》的修撰、流传与整理
一 “五代史”的修撰
二 史料来源
三 刊刻流传与点校整理
揭过还是继续?
一 20世纪50年代之前
二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 结语
《节序同风录》中的“邪”
一 “邪”之辨
二 辟邪
三 “邪”的非具象化
四 余论
朝鲜时代两班主要宗族人才地域分布格局差异性比较研究初探
一 相关选取标准的说明
二 朝鲜时代京畿地区两班宗族人才地域分布格局研究
三 朝鲜时代岭南地区两班宗族人才地域分布格局研究
四 朝鲜时代岭南地区、京畿地区两班宗族人才地域分布格局比较研究初探
使命意识和创新精神
明清史研究星空中的一颗恒星:徐泓教授的明清史研究学与思
一 从事明清史研究的机缘
二 由明清盐业史研究出发
三 转入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风气变迁研究
四 从事明代家庭、婚姻及人口研究
五 涉足历史地理与城市史研究
六 着力史源学与《明史纪事本末》校证
七 投入明清历史地位讨论
八 译注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及重估明清向上社会流动率
九 致力研究回顾与史料编纂
十 培育大批杰出的明清史研究人才
十一 回顾与展望
从一个新视角呈现晚清史学的“多重变奏”
考镜源流 阐精抉微
一 视野广阔,沟通海内外研究信息
二 精研极思,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
三 一点思考
新时代一流的中国通史著作
一 提升中国话语权以坚定文化自信
二 转换视角以彰显新时代气象
三 利用现代媒体以推进史学大众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前沿报告(2016年7月—2017年6月)
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整体考量及推进
二 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推进
三 史学研究回归“中国本土”呼声日高
四 马克思主义史家研究
五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六 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七 未来之待望
稿约
理论与史学(第4辑)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 编。
得书感谢您对《理论与史学(第4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