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与市场:市场化中的牧民

牧区与市场:市场化中的牧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在对以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研究文献回顾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四十多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牧区市场化进程下的社会变迁做了系统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对于维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草地畜牧业,国家应结合牧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资本、技术和国家税收,制定一系列以提高牧民纯收入为中心的保护草地畜牧业的政策。

作者简介

作者达林太,男,蒙古族,政治学博士,内蒙古楚日雅牧区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先后主持七项国际的项目,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六项。

主持地方政府委托项目二项,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内蒙古资源开发及利益分配关系研究》,项目批号为:2009JJD790021。

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含理学),出版著作三部(合著)。主要研究方向:牧区环境经济。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讲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制度与政策

一 拨乱反正、大抓生产(1978~1980年)

二 家庭生产经营制度的演变和确立

(一)不同形式的牧业生产责任制

(二)落实草场的家庭承包并引入市场机制

三 内蒙古牧区财税政策的衍变

(一)改革开放前的税收政策概述

(二)内蒙古牧区按牲畜头数征税的征收管理

(三)按牲畜头数征税产生的影响

四 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的变化

(一)政府派购畜产品、牧民自销剩余部分阶段(1979~1984年)

(二)逐步引入市场机制(1985~2009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

五 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全球化

(一)羊绒纺织企业于逆境中寻求突破

(二)公民环保意识对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三)畜产品企业返程投资,境外曲线上市

(四)受金融危机影响,畜产品市场低迷

(五)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开发阶段(2000年至2020年)

(六)草原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化

六 环境政策引入阶段(2000~2020年)

(一)环境政策引入的背景

(二)主要抑损补偿环境政策的实施(2000~2009年)

(三)增益性的生态奖补政策

七 总结与讨论

第二讲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草原牧区社会发展变化

一 改革开放以来牧区社会发展变化特点

(一)牧区社区经历了由出现到逐步削弱的一个过程

(二)快速市场化下的牧区社会结构逐步分化

(三)牧区社会组织及变迁

二 内蒙古牧区牧民消费与生活变化

(一)牧区牧民总消费水平的变化

(二)内蒙古牧区牧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三)牧民的居住面积和耐用消费品的变化

(四)牧民的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增长相互影响

三 改革开放以来牧区教育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民族教育的成就

(二)内蒙古牧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普九”达标与牧区民族教育

四 改革开放以来牧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一)牧区医疗卫生状况

(二)内蒙古牧区合作医疗试点状况

(三)内蒙古牧区合作医疗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四)牧区合作医疗保险还需要不断完善

五 牧区城市化的进展

(一)中国农牧区的城市化现代性发展状况

(二)内蒙古牧区进一步城市化的潜在条件

(三)牧区城市化潜在的问题

第三讲 从宏观经济指标看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变化

一 内蒙古牧区经济与畜牧业经济

(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况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三)内蒙古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四)典型牧区苏尼特左旗的经济发展

二 内蒙古牧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一)内蒙古牧民总体收入水平及城乡对比

(二)牧民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 政府补贴:农牧区之间存在差异

(一)涉农补贴和涉牧补贴

(二)牧民与农民补贴的差异

四 内蒙古牧区人口数量构成及行业分配变化

(一)内蒙古牧区人口数量及构成变化

(二)牧区人口的行业分布变化

第四讲 牧区社会化服务组织、金融服务与产业化

一 牧区产业供应链发展变化

二 草原牧区的信息化发展状况

(一)全国农村信息化状况

(二)内蒙古农村的信息化状况

(三)内蒙古牧区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落后

三 牧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变化

(一)牧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二)牧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出现与发展

四 改革开放以来牧区金融信贷发展

(一)融资困难是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金融机构惜贷和资金外流

(三)形成牧民融资困难的原因

五 政府与市场作用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一)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的现状

(二)市场与政府干预下的乳业发展

(三)环境政策推动了奶牛运动

(四)市场制约因素之一:饲料市场价格上涨

(五)市场制约因素之二:企业原奶收购价格平稳

(六)奶牛产业难以为继源于养殖业的脆弱市场地位

(七)“三鹿奶粉事件”迫使一些奶农退出乳业、养殖业

第五讲 市场化进程对草原生态变化的影响

一 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草原生态明显恶化

(二)草原牧区的生态功能

二 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简析

(一)草原沙化退化有自然的原因,如气候变暖、干旱少雨等

(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三)针对草地退化不同于主流的观点

三 草原牧区的生态治理

(一)草原治理策略之一:休牧

(二)草原治理策略之二:禁牧

(三)草原治理策略之三:生态移民

第六讲 内蒙古草原牧区畜群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

一 草地畜牧业经济主要特点

二 苏尼特左旗畜群结构的变化和畜牧业经济

(一)从宏观数据看苏尼特左旗畜群结构的变化

(二)从宏观数据分析苏尼特左旗畜牧业发展状况

(三)牲畜总量与消耗

三 从微观数据分析典型牧区畜牧业经济中畜群结构的变化

(一)草原化荒漠牧区四子王旗畜群结构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中期典型草原典型牧区牧户畜种结构

(三)2000年以后典型牧区的畜群结构即畜牧业发展

四 总结与讨论

第七讲 内蒙古草地过牧问题分析

一 过牧的结论是怎样被认定的

(一)对于过牧的文献综述

(二)对有关过牧文献的总结

二 牲畜和草地之间的对应性与内蒙古草地的差异性

(一)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差异性极大

(二)内蒙古草地上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差异较大

(三)不同类型经济区对应着不同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四)不同畜牧业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牲畜和草地关系

三 内蒙古草地的实际承载量

(一)内蒙古牲畜总量的变动

(二)按不同类型经济区对牲畜头数的统计

四 对内蒙古草地过牧的认定

(一)内蒙古天然草地的理论承载量

(二)各个经济区的“过牧系数”

(三)计算结果分析

五 总结与讨论

第八讲 牧户调查:进一步认识牧民的收入状况

一 改革开放对内蒙古牧区不同地区、时段牧民收入的影响

(一)四子王旗牧户收入调查(草原化荒漠牧区改革前后对比)

(二)东乌旗牧民收入调查(典型富裕牧区改革开放中期)

(三)2002年对8个牧业旗25户牧户的收入调查

(四)2009年6个旗62户牧户收入调查

二 对典型牧区嘎查的牧民收入调查

(一)萨如拉塔拉嘎查和巴彦塔拉嘎查89户牧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2001)

(二)巴彦塔拉嘎查28户牧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2006)

(三)萨如拉塔拉嘎查和巴彦塔拉嘎查121户牧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2007)

(四)三次调查的对比分析

三 典型牧区小牧户的经济收入调查

(一)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乌审旗牧民付某一家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牧民乌某家的变化

四 对牧民生产经营状况与收入水平的几点认识

(一)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牧民的收入呈上升趋势

(二)21世纪初牧民的收入开始下滑

(三)21世纪初减免了牧业税,牧民受益有限

(四)牧民收入2008年以后有复苏的迹象

第九讲 对牧民的生活变化的进一步观察与思考

一 内蒙古牧区牧民不同时段、区域消费结构变化

(一)改革开放中期典型草原东乌旗牧民消费(1995)

(二)草原化荒漠的四子王旗50户牧户的消费状况(1998)

(三)典型牧区8个旗25户牧户的生活消费(2002)

二 环境政策介入后锡林郭勒盟牧业8旗20户牧户调查(2005)

(一)调查牧户2005年的收入构成

(二)牧户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三)牧户生产消费支出构成

三 小牧户的生活和消费

(一)鄂尔多斯乌审旗牧户付某一家24年的生活变化

(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牧户乌某家的生活消费支出

四 6个牧业旗62户牧户的支出结构(2009)

五 牧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一)典型牧区牧户间的差距

(二)不同典型牧区之间牧户的差距(2009)

六 总结与讨论

(一)生产开支巨大影响了社会消费

(二)教育刚性支出使牧民生活风险增加

第十讲 内蒙古草原牧区的民间融资问题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牧区民间融资

二 信贷缺失对牧区牧民发展的影响

(一)乌兰察布市牧区和半牧区的金融支持状况

(二)牧区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从微观看金融缺失对牧区发展的影响

三 内蒙古牧区融资方面的互助合作

(一)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的现状

(二)非政府小额信贷对牧区的发展杯水车薪

四 民间融资对内蒙古牧区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

五 总结与讨论

第十一讲 内蒙古草原牧区集约化奶牛养殖户的地位与角色

一 阿拉善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一)农牧民自发养殖阶段:巴彦浩特城镇奶牛养殖户伊某的案例

(二)公司加农户阶段:贺兰山移民张某等奶农养殖业的发展

(三)政府、企业、奶户三方共建奶牛园区案例

二 牛奶产业链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三 对以上的案例做一下简单的回顾分析

(一)以环境政策的干预介入拉动“奶牛运动”

(二)国家的诸多优惠政策农牧户享受不到

(三)政府缺乏对社会化服务的提供与促进

(四)需要政府促使利益均衡的经济关系的建立

四 乳业价值链追踪

(一)奶农生产经营状况及产业链上的剩余分配

(二)乳业价值链追踪发现的主要问题

五 乳业发展需要政府重新考虑的问题

(一)政府要参照企业原料供应形式,实行上游税收抵扣政策

(二)政府要研究发展合作化牧场模式

(三)政府要帮助奶农合作社组建自己的饲草料加工厂

(四)政府应该引导和帮助奶农组建内部互助合作基金

第十二讲 生态奖补下牧户收入和消费的状况

一 生态奖补的历史延续

(一)以往的环境政策将牧民对象化为草原破坏者

(二)新时期的生态补偿已经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

二 生态奖补政策机制调研评估

(一)调研牧户的基本状况

(二)不同环境政策下的牧户生产经营状况

三 调研牧户的风险管理与社会网络的变化

(一)社会网络变迁简述文献

(二)阿拉善左旗牧户社会网络的变迁

(三)调研牧户邻里之间的社会网络在削弱

四 总结与讨论

第十三讲 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

一 内蒙古采矿业及其利益分配

(一)采矿业成为规模以上工业的主导产业

(二)内蒙古自治区采矿业中的利益分配

(三)内蒙古采矿业各主体之间的利润分配

(四)内蒙古采矿业利润分配

二 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简单讨论

(一)经济理论延后使国家没有在经济上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二)资源开发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三)中国资源价格扭曲危害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

(四)自然资源在公共财政中所占的份额较少

(五)矿产资源开发负外部性成本留给了整个社会

(六)矿产资源开发中农牧民的权益没有得到保护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在法律上体现全民的利益

(二)分配上体现税、费、租等财政工具的组合,降低负外部性

(三)矿区的农牧民变补偿为剩余索取

(四)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生态文明

第十四讲 内蒙古草原牧区不同经营组织效益分析

一 家庭经营、合作社经营和公司经济效益比较

(一)样本的选取及调研地产业背景说明

(二)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三种经营主体的产出及效益

(四)大规模草场(土地)经营并不一定带来更多的畜产品收益

二 分析三种经营主体效益不同的原因

(一)为什么规模化公司牧场的效益不如家庭经营户

(二)为什么合作社的效益不如家庭经营户

三 对规模经营、合作经营和家庭经营的一些讨论

(一)公司牧场在小农面前并没有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二)合作组织的实践是农民的希望,规范其制度有可能促进农业发展

(三)小农自身的组织化以健康的家庭经营作为长期基础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小农的家庭经营长期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通过扶持家庭经营户完成基层政权的组织化

(三)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创新

(四)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保障小农的现代化

(五)重建农牧区社区

第十五讲 全球化下内蒙古草原牧区与牧民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一 文献回顾

二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一)调研地及取样方法

(二)调研嘎查的资源情况

(三)调查人口状况

(四)调研牧户的生产经营

三 牧户价值链估计结果分析

(一)牧户的资金来源

(二)牧户的生产成本构成

(三)牧户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者的分配

四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六讲 内蒙古草原牧区的未来

一 内蒙古草原牧区面临着重大的变化

(一)变异式草原畜牧业的形成

(二)变异式草原畜牧业的不可持续性

(三)牧区社区的衰落与牧民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二 振兴牧区中能体现几个政策理念

(一)振兴牧区社区发展草原畜牧业

(二)草原牧区与现代化接轨

(三)尊重自主性和多样性

三 振兴牧区需要重新思考几个问题

(一)要使牧区发展模式更符合草原牧区的区情

(二)草原畜牧业产业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 要尊重牧民的权利

(一)非法侵占牧民的草场使用权

(二)政策影响下牧民的草场使用权的流失

(三)在资源升值中牧民的草场权利流失

(四)在草场流转过程中保护牧民权利

五 怎样认识牧民合作组织的意义

(一)草原牧区合作社要理顺“防灾”与“增收”的关系

(二)以游牧减灾为切入点恢复牧民在草原利用上的合作

(三)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政府顶层设计

(四)再提“稳、宽、长”

第十七讲 振兴草原牧区的主要目标

一 建立牧民的风险管理系统

(一)重建牧区社区

(二)科学恢复草牧场的协商使用制度

(三)从宏观视野考虑内蒙古草原牧区的生态治理

(四)延长放牧半径可能是遏制草原退化的主要办法

二 确立生态损害的国家长效补偿制度

(一)草原生态重建的国家补偿

(二)草原生态补偿应成为国家战略的长期目标

(三)将草地共管列入国家生态奖补机制中

(四)要制定保护和干预政策,应对全球化下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

第十八讲 振兴草原畜牧业的一些建议

一 将保护牧民草场三权作为振兴牧区的基本政策

(一)征用草场要保护牧民的合法权益

(二)草原旅游、休闲和文化产业政策

(三)内蒙古风电产业发展

(四)矿产资源开发

二 内蒙古牧区草原畜牧业的产业政策

(一)在牧区建立草产业

(二)建设生态友好的草原水利系统

(三)努力改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家庭牧场

(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

三 草原牧区的金融政策

(一)构建为牧区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

(二)加强金融环境建设,促进牧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三)依托牧区基层组织,解决牧区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 草原牧区的价格政策

(一)通过政府投资来解决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定价低的问题

(二)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必要干涉政策

(三)政府在一些特殊时期应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四)对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消费品应提供政府补贴

五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一)制定“以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的草原保护政策

(二)在牧区逐渐实现人、草、畜之间新的平衡

(三)多予少取,改善对牧区的补偿政策

六 振兴牧区社区

(一)新牧区建设的方针

(二)改变二元化社会政策

(三)人口、劳动和住房政策

(四)社会化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牧区与市场:市场化中的牧民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达林太。

得书感谢您对《牧区与市场:市场化中的牧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2012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 电子书
《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是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之一。主要对每年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进展及重大事件进行跟踪和分析,研究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本报告对2011年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趋势和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报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2011年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其次,对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
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法治保障机制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全面省思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法治保障机制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从规范界定公共数据范畴、公共数据权利体系、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交易实现机制及数据主体权益保障机制等维度搭建起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有效实现的法治保障机制。
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 2019 电子书
《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是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之一,主要对每年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进展和重大事件进行跟踪和分析,研究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报告分别选取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从政策法规、电力发展、市场概况、电力价格等方面对其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外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机
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就后奥运时期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现状、市场化运营的体制性障碍、委托经营和服务外包等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的主要模式、民营机构参与场馆市场化运营、场馆市场化改革的配套制度改革、事业与企业类型场馆运营状况的财务比较分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