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儒家现代性而思: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

通过儒家现代性而思: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20世纪中国新儒学最具世界意义的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深入解析,重新思考儒家现代性所蕴含的思想张力与哲学意蕴。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深入考察了牟宗三建构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哲学系统与康德批判哲学、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深层对话,并对牟宗三通过将诸多西方哲学概念加以转化和生成以揭示中国古典哲学洞见的“哲学事业”,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作者还通过“一个准现象学的方法”,对牟宗三哲学中的“觉情”“感通”与西方特别是康德等的道德情感说加以比较和说明,将“工夫”“逆觉体征”“顿悟”等与西方传统的“精神修炼”和当代的“实践”“交互主体性”做出比较性说明并展开过程性描述,揭示了牟宗三新儒学所蕴涵的超越“现代性”的因素。

作者面对西方学界“牟宗三真的重要吗”的疑问,给出了肯定性回答并做出了批判性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毕游塞(Sébastien Billioud),巴黎狄德罗大学中国学博士,巴黎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儒家思想及其现代命运、新宗教运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透过靠背垄道旧舍的灯火(代译序)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为道德主体的真正自律置基

对牟宗三哲学中“道德主体”问题的初步评述

主体与儒家传统的多样性

康德哲学中的意志自律:牟宗三的批判

一个儒家的自律的道德主体的确证

第二章 一个关键概念的挪用:智的直觉

智的直觉作为再思儒家思想的一个标识性概念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中国思想中的一个古老问题

“智性直观”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性与牟宗三“审慎的沉默”

智的直觉作为一个“存有论的创造性的实现”原则

第三章 智的直觉与物自身:保存“超绝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牟宗三哲学中“物自身”概念的含义

问题性的“超越的对象X”

第四章 基本存有论再思

对牟宗三借鉴海德格尔反思基本存有论的说明

存有论、超越的想象力与实践理性:对海德格尔的一个批判

作为“无执的存有论”的基础存有论

一个儒家立场的基本存有论

“存有论是基本的吗?”

第五章 道德情感与“感通”

批判康德

重申“正宗儒学”中的情感价值与批判朱熹

再述自律及道德主体的统一性

从道德情感到“感通”和“交互主体性”

牟宗三“感通”思想与当代的哲学讨论:一些初步思考

第六章 工夫

牟宗三对“工夫”传统的理解:一个展示

描述“工夫”过程的一个尝试

道德生活中的断裂问题:“顿悟”和牟宗三思想中的“顿”或“渐”范式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通过儒家现代性而思: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是202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毕游塞。

得书感谢您对《通过儒家现代性而思: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形而上学批判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对形而上学演变史的疏解基础上,对现代形而上学各种表征进行系统阐述,揭示其生成的动力系统,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命运进行总体勾画。
朱熹自然观与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进行梳理与研究,展示朱熹自然观在宇宙、生命、天人等方面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朱熹自然观为切入点,研究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解读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意义;从生态视角出发,将当代生态道德建设与朱熹自然观、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由人而圣而希天:清儒刘沅学术思想研究 电子书
刘沅(1767~1855),祖籍湖北麻城刘家沟,先祖于明末迁蜀。刘沅出生于双流云栖里,嘉庆十二年(1807)迁居成都淳化街。因刘沅在双流和成都的书塾中均有一株古槐,故世称刘沅为“槐轩先生”,其学为“槐轩之学”。刘沅是学问大家,现存著述逾200卷。本书作者2010年开始以槐轩学派的学术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以刘沅所关怀之社会历史问题为轴心展开探讨,阐明其逾出当时知识界义理与考据之争的真正深意,在于重建社
道德原理:道德学引论 电子书
本书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以道德学命名的著作,试图在区分伦理与道德的基础上,创立道德学,以区别于一般意义的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