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根脉

中华文化根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全方位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的根底在五经,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四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平民百姓安身立命之本。诸子以及儒释道的争鸣,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内在张力与融合取向。中华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天人之际与性命之源。中华文化也是学习的文化,有深厚的“劝学”传统,人文教化、做人做事之道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在治世传统中形成了灿烂的制度文明。王道仁政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现实批判的精神武器与终极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的根基和发展的源泉。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者简介

作者郭齐勇,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湖北省文史馆馆员。2017年获评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

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与副执行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哲学教指委副主任,现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五经:凝结中华人文精神

一、经、五经与十三经

二、六艺之学

三、《易》《书》《礼》三经的智慧

四、五经与传统人文精神

礼乐:安顿人的心灵

一、儒家重构了礼乐文明并弘扬了其内在价值

二、礼乐文明是具有宗教性的人文精神

三、礼乐文明中的政治正义和社会治理的智慧

四、礼乐文明中的生态智慧

五、礼乐文明中的道德理性和君子人格

六、礼乐文明中的艺术和美学的精神

七、礼乐文明的现代意义

四书:熔铸中国人的共同意识

一、“四书”的意义

二、“四书”的缘起

三、朱子的诠释

四、如何读“四书”

诸子:整合自然宇宙、道德世界与艺术天地

一、时代精神与诸子概说

二、儒家

三、道家

四、法家

五、名家

六、比较与思考

儒道:找到人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一、儒道各有偏重

二、儒家人文中的天道与自然

三、道家道教自然中的人文

四、儒道两行之理

佛禅:彰显个体内在的价值

一、即心即佛——个体性的凸显

二、平常心是道——生活化的推进

三、机锋棒喝——启悟方式的革命

四、自识本心——儒、禅引为同调

天人:走出现代科技的困境

一、中国传统天人关系论说的要义

二、现代性问题

三、走出现代科技的困境

劝学: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性建构的能力

一、劝学的传统

二、学习的文明

三、今天我们应如何学习

制度:促成社会的和谐

一、礼的来源与本质

二、法治与人治

三、天理、国法与人情

四、中华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

王道:坚持“民为邦本”和“天下为公”

一、修己安人 内圣外王

二、王道仁政 民为邦本

三、天下为公 以德服人

四、儒家思想与民主政治

问题:探讨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

一、中国哲学史的问题与问题意识

二、中国哲学史的主体性

三、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

附:我的学思历程

一、读书、教书与恩师指导

二、与武大哲学系一道成长

三、我在武大的工作

四、未尝一日废学、停思、搁笔

五、回顾与总结

中华文化根脉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齐勇。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文化根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树木与房子:木构建筑和它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走近匠心独运的中国古建筑,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魅力,发现深藏在其中的生动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走向世俗 电子书
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电子书
《双面人》写的乡村人生史故事是一个村庄的总体历史(并超出了村庄边界而涉及乡镇)。它从1949年一直到21世纪,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种人物,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宗族、宗教等全方位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这种“村庄史”尤其难写。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六十年。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笔杆子的写作进阶课 电子书
汇总了作者从事公文写作十多年的公文写作技巧和例文,撰写角度新颖,语言生动有趣,讲解融入故事中,可读性强。
寻墓者说 电子书
本书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