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脉诊书籍

中华脉诊书籍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华脉诊》(脉诊)(修订版)不仅阐古扬今,同时还纳入前人运用脉诊之精华,也展示作者之心得体会,既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又可供教学师生研读。

内容简介

  切脉是中医学“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脉诊》一书,分上篇、中篇、下篇及附篇。上篇论述脉诊的意义及其起源与发展等;中篇分别以脉位的浅深、脉数的多寡、脉搏的强弱、脉幅的大小、脉体的长短、脉形的变化、脉律的改变,以及合并脉象,特别是运用对举、比类的方法,论述28种脉象,可帮助学习者达到心中了了、指下即明的目的;下篇介绍脉诊现代研究的新成果;附篇精选部分古代脉学文献,以便读者集中览阅,参考学用。

  本书不仅阐古扬今,同时还纳入前人运用脉诊之精华,也

作者简介

  刘冠军教授1930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献身中医事业5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针灸,兼精内科,尤对脉诊、经络、流注的研究成绩卓著。所著《脉诊》一书,影响广泛而深远,被译成多种语言。所著《子午流注易通》一书,为研究时间医学提供了宝贵资料。其研究的多种药物和“人体经络智能模型”等科技成果,获得卫生部、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几十年来他传道解惑,将宝贵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批后继力量。

章节目录

上篇脉诊概要

第一章脉诊的意义

第二章脉诊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怎样学习脉学

第四章怎样进行诊脉

第五章诊脉注意事项

第六章脉诊与辨证

中篇脉诊详解

第一章脉位的浅深

第一节浮脉

第二节沉脉

第二章脉数的多寡

第一节迟脉

第二节数脉

第三章脉搏的强弱

第一节虚脉

第二节实脉

第四章脉幅的大小

第一节大脉

第二节小脉

第五章脉体的长短

第一节长脉

第二节短脉

第六章脉形的变化

第一节滑脉

第二节涩脉

第三节

中华脉诊书籍是2002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脉诊书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奇经八脉考》笺注 电子书
《奇经八脉考》为明代李时珍名著,在中医界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奇经八脉学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孙朝宗先生年近八旬,毕生研究中医奇经理论与临床价值,对《奇经八脉考》一书探究甚深,并结合临床体会,对该书做了较为深入的发挥。
图解耳诊 面诊 眼诊 手诊 电子书
中医的诊病手段主要有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其中尤以望诊最为神奇,素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本书将中医望诊中最突出的四部分内容,即耳诊、面诊、眼诊、手诊,采用“知识点+图片”的方式向大家展开,包括达到对疾病的定性、定位、定量、定质一体化诊断,真正接触到古代中医的望诊境界。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经典中医望诊的参考资料,同时希望本书能为广大读者进行自我健康体检提供支持,因为望诊可以对许多疾
图解小儿舌诊与体质 电子书
什么样的舌象才是健康的舌象?您孩子的舌头如何?有没有仔细端详?舌头是健康的一面镜子,舌的异常可反应体内脏腑的病变,无论舌形、舌苔、舌色、舌态、舌下脉络都透露着身体的疾病征兆。本书共分为13章,手把手教会家长看舌,将看舌分为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望舌下络脉、望舌苔、望苔色七步;告诉家长,不同的舌质、舌苔,分别代表宝宝哪里出了问题?同时,重点讲述了平和质(精力充沛)、气虚质(疲乏无力)、阳虚
论脉胀与高血压 电子书
作者认为:高血压从“眩晕”来治疗是不全面的,治疗的结果是大家得出了“中药能够改善眩晕症状,但不能降血压”的偏见与误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高血压的中医概念及理论内涵不清晰。作者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作者发现,“脉胀”的概念基本上等同于高血压的概念,因此,提出了高血压的“脉胀理论”,在此基本上提出了“血脉辨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困境和不足,脉胀的理论
脉学临证心悟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医脉学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十余年的总结体会,以脉案形式带领读者用脉学思维进行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真切感受人体禀赋、生活环境、个性心理、外感内伤等综合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将证候层次化,立体化。学习中医有很多方法,本书以脉学为手段感悟中医,普及脉学知识,诠释中医脉学思维。本书对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常见脉象的形象和主病,以及中医证候做了详细解释,通俗易懂又富有新意,适合中医初学者入门及中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