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

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20世纪30年代“摩登”与“反摩登”力量的竞争、协商之中,揭示摩登与现代之间的复杂纠缠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系在著者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内容是关于1927~1937年间上海的“摩登主义”文化和文学现象,即把新兴的社会思潮、外来文化当作时髦加以模仿和趋附,将其从西方或中国的文化、现实语境中剥离出来,变成一种文化消费的现象。本书从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时尚生产、日常生活美学、“集纳主义”的时间性、印刷技术的革新等角度考察了这种文学和文化的生产机制;从文化消费、现代想像的角度考察了“摩登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质;并将其置于30年代整体的“摩登”与“反摩登”潮流之中,考察摩登与现代之间的暧昧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张勇,1978年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对外关系和所罗门群岛。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海派文学与摩登

第二节 作为文化实践的摩登与反摩登

第二章 “摩登”考辨

第一节 从“Modern”的音译词到“时髦”

第二节 词性色彩:从中性到贬义

第三节 “摩登”与“现代”的纠缠

第三章 “摩登主义”:日常生活的美学

第一节 时尚、商品美学与日常生活

一 时尚生产体系:以时尚杂志为中心

二 作为商品的“新”与“摩登”

第二节 时尚杂志与海派文学的生产

一 时尚与作家的互动

二 “集纳主义”与海派文学生产

第三节 现代主义抑或“摩登主义”?——新感觉派作家的文学实践

一 追逐“新兴”与“尖端”

二 “摩登主义”

第四章 “革命文学”与“革命”摩登

第一节 何为“革命文学”?

一 “同情”?“热情”?“情绪”?

二 “荣冠”?“意识”?“实践”?

第二节 鲁迅“革命文学论”的形成及其独特性

一 从北京到广州:“穿湿布衫”

二 “革命文学”论战:“打破这包围的圈子”

三 文学:作为“永远革命”的场域

第三节 “革命”摩登

一 “革命”叫卖

二 “为文学而革命”

第五章 “摩登主义”与文化消费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杂志生态

一 杂志重要性的凸显与文人归趋

二 杂志的“商业竞卖”与消费主义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名人效应、“文人无行”与新黑幕小说

一 所谓“提拔无名作家”

二 “自传年”:自传类作品的兴起

三 “文人无行”与新黑幕小说

第三节 “摩登主义”与异国情调

一 都市作家的洋派生活方式

二 作为价值观念的异域情调

三 异域情调的政治

第六章 “摩登主义”文学中的现代体验及想象

第一节 本埠新闻与都市想象

一 看不见的城市

二 情色化的城市

第二节 “疾病”的意义——现代体验及其叙述

一 作为叙事结构的“疾病”

二 作为都市生活不适应症的“疾病”

第三节 重新掌控“她者”——女性嫌恶征

一 由“摩登女郎”引起的焦虑

二 重新掌控“她者”

第七章 摩登与反摩登

第一节 “真实”之辩

第二节 左翼文学的反摩登——以张天翼为例

第三节 国货运动、新生活运动中的“摩登破坏团”事件

一 国货运动与摩登

二 新生活运动与摩登

第四节 尾声:“全盘西化”、“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与现代化

一 “全盘西化”与“世界化”

二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的虚妄

三 一个未完的问题:如何现代化?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勇。

得书感谢您对《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后殖民主义:人物与思想 电子书
带你厘清后殖民主义缘起及其历史背景。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电子书
本书全面、深入地展现了陈先达先生对于文化及文化自信问题的探讨。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电子书
你知道的闯关东,可能更多来自于影视的民间传说,这本书从专业历史研究的角度,重新理解闯关东。
剪纸与文化:中国传统剪纸图说 电子书
中国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技艺方面来说,还是从表现力方面来说,它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书分为认知篇、纹样篇、寓意篇、故事篇、服装篇和饰物篇6章,共60个主题,收录了400余幅作品。认知篇从剪纸的起源、发展讲起,然后介绍了团花剪纸、门笺剪纸、皮影人物剪纸等;纹样篇涉及彩陶纹饰、青铜纹样、历代云纹、敦煌藻井、纸上青花、十二花神等主题;寓意篇以“福”为主线,
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1881—1937) 电子书
从一个方面阐明近代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与当前华北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城镇体系失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