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谈到了世界范围内文化交融背景下人们心理的变化。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方兴未艾的当下,移民与社会流动频繁发生,文化的混搭与共生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文化作为特殊的情境性因素从不同层面影响、改变个人、人际、群体的心理过程。文化会聚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重新解读传统社会心理研究领域,包括自我、认同、决策等,本书收录了已有文化会聚心理学这一研究范式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编辑委员会
主编简介
本辑特约主编简介
文化混搭:文化与心理研究的新里程
引言
一 文化混搭:文化与心理研究的新思维
二 文化混搭:会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三 结语
对文化混搭的反应及影响因素
文化混搭的动理——混搭的反应方式、影响因素、心理后果及动态过程
一 引言
二 对文化混搭的反应方式
三 影响人们对文化混搭反应的因素
四 文化混搭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五 文化混搭的纵深进程
文化会聚主义:一种关系型的文化心理定势
一 人类历史上理解文化的几种理念
二 文化会聚主义的特征:作为一种心理定势
三 文化会聚主义理念的测量手段
四 文化会聚主义的实验操控手段
五 文化会聚主义与其他变量:可能的预测、影响以及调节变量
六 文化会聚主义的现实意义
七 小结
文化混搭的心理过程
多元混融的新型自我:全球化时代的自我构念
一 文化与进化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二 自我构念
三 文化混搭下的自我构念
四 “混融我”:多元文化混融中的新型自我
文化会聚主义与多元文化认同
引言
一 文化建构身份认同的基本过程:分类、认同与区隔
二 多元文化情境中个人对多重身份的管理
三 文化混搭情境中的文化会聚认同研究
四 管理多元文化认同的策略及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
五 历史的维度:建构多元文化认同的现实主题
六 结语
文化混搭中的决策心理
一 引言
二 文化混搭情境中“文化”的内涵及其独特性
三 决策者如何评估混搭中的文化
四 文化混搭中的意义赋予与决策者的能动性
五 总结
文化混搭与社会变迁
文化混搭下的文化变迁研究——过程和影响的探究
一 文化变迁的两个层面
二 文化变迁的过程
三 文化变迁的结果与影响
四 结语
文化变迁与文化混搭的动态:社会生态心理学的视角
一 引言
二 社会生态心理学视角下的文化变迁及文化混搭
三 社会生态因素对文化混搭的影响
四 总结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九辑)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宜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九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