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生成机制:“十七年电影”内外的身体话语

主体的生成机制:“十七年电影”内外的身体话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研究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话语,通过理论把握与史料分析丰富研究视角,是学术著作佳作。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的是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话语这一建构自我的生成机制。全书将重点放在对十七年诸多电影文本的细读上,在身体生产与国家认同这个维度中,去试图打捞、审视并重读这些被遗漏在重读视野之外的,只能够在电影史的叙述中被偶尔提及和简要概述的影片,从而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既有的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全书对理论的把握深入而准确,史料分析翔实全面,结合两者展开的描述和论证颇具新意,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史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一 “小”电影的大格局

二 新中国·新主体·新身体

三 没有身体,何来主体?

四 电影的召唤术

五 本书概要

第一章 从身体的卫生到卫生的身体

第一节 流行病的政治经济学

一 《枯木逢春》:三种神话

二 健康生活习性:改造物质性贫民窟

第二节 性病·妓院·教养院

一 劳动生产教养院:从妓女到新生劳动妇女

二 干净的隐喻

三 诉苦仪式中的认同

第三节 疾病·民族·国家 ——“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疾病叙事与国家认同

一 从边疆到国防:一种地理政治学的建构

二 医疗队:疾病驱魔和政治驱魔的利器

三 典型个案:从琵琶鬼到摩雅傣

四 从地方到空间

第四节 身体的社会卫生学

一 《思想问题》的症候:脱胎换骨与治病救人

二 关节炎·骨瘤·父之法

小结

第二章 体育的宏大叙事:运动中的身体

第一节 竞技/军事体育·女性·凝视·国家

一 女性/体育与民族国家/“去势”焦虑

二 体育的吊诡:被窥视的身体、被改造的精神、被生产的空间

三 叙事模式及叙事动力

四 新人及其危险的“补充”

第二节 全民健身·广播操

一 新中国·新体育·人民性

二 广播操·车间·时间

三 体育和药:治疗之药抑或毒药?

第三节 恋爱力比多与国家寓言的重新书写:《水上春秋》

第四节 足球

小结

第三章 生产的身体与消费的身体

第一节 两种城市 ——后革命时代的身体想象

一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二 震惊恐惧·橱窗引诱·恋物——消费城市空间中的身体

三 新城市的政治经济学——生产城市空间中的身体

第二节 三角恋爱中的身体

一 男人,你不可以选择

二 女人,你选择了谁?

三 审美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劳动·性别·美学

一 从消费者到生产者:“娜拉”出走的重新书写

二 几组矛盾/情谊、几个家庭、几个共同体

三 从饮食男/做饭女到生产男女

四 封建/反封建装置中的女性话语

第四节 有序化的欲望:“生产+恋爱”模式

一 “生产+恋爱”模式的N种在场

二 新空间与新情爱——“生产+恋爱”的同质空间

三 “生产+恋爱”话语﹥“城市+恋爱”/“消费+恋爱”话语

小结

第四章 被解魅的花园:时间与身体

第一节 从自然时间到国家时间

第二节 国庆节:圣日庆典仪式中的身体

第三节 “将来”时间的政治动力学

第四节 在建构和解构之间:八小时工作制

一 八小时工作制和时间的政治性

二 美景和残垣——城市的可见时间

三 当敲钟成为现代事件——农村的时间

第五节 新闻搭起的浮桥:大历史和小历史的耦合

一 新闻报纸、装置和日常生活

二 新闻:插入式装置的政治功能

三 建设题材影片中新闻所表征的国家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五章 共同纽带和公共记忆的建构:革命历史电影中的身体

第一节 从生物性复仇到制度性复仇:被升华的复仇身体

一 前现代复仇母题的现代性改写

二 现代性复仇与法律制度化下的身体

第二节 诉苦机制·公审仪式:言说与言说的语法

一 从受苦到诉苦:真理显影的机制

二 公审仪式:公共审判中的集体认同

第三节 再造“农民”和“地主”

一 再造“农民”

二 地主/汉奸——阶级和国家的征兆合成体式的敌人

第四节 圣殿内外的身体:革命与身体

第五节 先锋党:落地的麦子不死

一 作为敌人的他者

二 人民——安泰之母的隐喻

三 两种死亡:受刑与崇高的身体

四 从农民到军人——纪律规范下的战士共同体

小结

第六章 自我的“衣架” ——“十七年电影”中的服装

第一节 权力服装/特性角色:服装—政治无意识

一 张爱玲·人民装·旗袍——不是引子的引子

二 干部服和人民装

三 制服

四 军装

五 生产的服装

第二节 权力服装的他者

一 旗袍——漂浮能指的一维面孔

二 浪费美学逻辑

三 怪异身体及其化妆术

第三节 精神内核:服装的装饰

第四节 电影内外的明星服装

小结

结语 身体文化和身体诗学的别样面孔

第一节 资本主义体系外部的身体

第二节 公民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中的身体

第三节 身体的反抗和颠覆:挥之不去的幽灵

第四节 时髦的身体学:华丽转身后的新意识形态

参考影片

参考文献

后记

主体的生成机制:“十七年电影”内外的身体话语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史静。

得书感谢您对《主体的生成机制:“十七年电影”内外的身体话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影艺术新论 电子书
《电影艺术新论》从历史、创作、传播、欣赏四个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理论性专著。该专著对电影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网络条件下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与电影传播进行了新的审视,并以经典影片为例,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电影的赏析方法。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它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对电影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电影音乐探究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专业的运用 电子书
本书作者认为,将电影音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来,可以通过对电影音乐的学习和观摩,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甚至专业角度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大学微电影教程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高等院校数码影像基础课程的最新教材,是影视摄影、图片摄影、多媒体数字影像、计算机图形图像、人文传媒、艺术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主导教材,也是社科文艺、理工农林和工商政法等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首选教材。本书集中了当今微电影制作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法,并结合影视专业教学的实践成果来著写。教材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图片与文字对照的编写方式,具有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特点,便于学生“学用结合、技艺兼修”。
经典电影赏析 电子书
“经典电影赏析”是以进行积极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学科课程,是以激发学生提高成就动机、树立远大理想、提升生命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学校课程,具有综合性和体验性的特征。本教材提倡资源多元化,主要包括导读、电影放映厅、经典永流传、我思故我在四个部分,还包括图片资源等。
话语与赋权:中国乡村影像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作品、网络短视频和参与式影像等媒介中所呈现的乡村影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乡景—乡民—文化形象”的具体研究路径下,综合再现理论、话语理论、权利理论以及媒介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探讨乡村形象的构建和话语的变迁,剖析乡村话语弱势生态,为乡村形象的健康塑造和话语二次赋权给予理论建议,以期缓解乡村文化空心化现象,唤醒城乡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激发乡土价值观共鸣,促进城乡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