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本质(卷四)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哲学专业研究生、学者

中华帝国何以千年连绵不断?其文明本质何在?本书将带你游历秦、汉、唐、宋、明、清大帝国的历史,剖析连绵背后阻碍中华文明进行现代化蜕变的原因。

内容简介

《中国文明的本质》从思想文化角度,力图打破西方中心论,为从近代以来的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的崛起,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强”的来源。它在连续性文明和破裂性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在卷四中,作者以“连续性文明”为视点关照了中华帝国时代两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在此描述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基本的社会结构、基本的社会矛盾,价值观念、话语权利、思维方式等等的问题。

作者简介

陈宣良,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萨特名著《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翻译家和西方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著有《法国本体论哲学的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等。现旅居法国。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中华帝国文明的历史理性

第一节 关于帝国

帝国的概念

帝国在文明历史中的地位问题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华帝国的基本矛盾 

中华帝国的客观处境

小农经济的概念问题

“耕者有其田”与小农经济

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

一点联想:平均主义和所有制的问题

一点联想:小农经济与庄园经济的问题

小农经济与大帝国

第三节 帝国时代的基本政治矛盾:集权与封建的矛盾 

中华帝国:一个长命的集权政治统一体如何可能

全责组织社会的结构特征

帝国、封建势力与小农的关系

帝国文明的区域结构

帝国文明的社会结构

中华帝国中的贵族

中华帝国文明的历史理性

第二章 帝国历史理性观照下中国文明的历史描述

第一节 第一帝国 

秦帝国

汉代让步政策的真正含义

汉武帝

世族政治:汉代的封建形式

东汉:世族政治观照下的帝国

三国到魏晋

北朝

第二节 第二帝国 

一、隋唐帝国

隋帝国

唐帝国的贞观之治

贵族的大量涌现以及小农动员体系的消解

安史之乱_ 藩镇割据

二、宋元帝国

五代时期的中国

北宋

王安石变法

辽国和金国

元帝国

第三节 第三帝国 

一、明帝国

朱元璋的乌托邦

政权上层组织的重建

基层社会组织的接收和改造

明帝国没有二世而亡吗?

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的激化

二 清帝国

满人的崛起

清文明的特点

清入主中原后面临的形势及其对应的措施

前清盛世

清帝国走向末路的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变法

第三章 全责组织概念下透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一个理论问题:建立稳定文明的基本原则 

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动荡的概念

关于“三权分立”

一体化权力结构中的分权问题

第二节 中国文明中政权组织的基本结构 

一、关于皇帝

帝、王、后的概念

皇帝的概念

皇权的二重性

关于权力交接和渡让的一般原则

二、朝廷组织

皇帝与官僚集团的基本关系

内廷与外廷

信息和信任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社会自治组织 

村落和血缘组织

氏族村落和伍甲村落

关于“游民”

第四节 士阶级在中国文明结构中的地位 

一、士阶级的历史演变

由武士到文士

战争形式的改变_

游士的出现:士阶级本质改变的前奏

选士—选仕

二、中国文字与士阶级

读书人

士人与文字的发明

掌握方块字的困难与士的特殊养成

三、士阶级的组织及其运作权力的方式

由血缘关系或者拟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士阶级

礼治和法制——文治

士人与帝国的统一

第五节 一体化公共权力结构下的权力监督问题 

三方博弈

无权的社会和无序的监督

博弈中的程序化监督

帝国政权组织的程序性监督的运作问题

无为——监督性博弈的结果

第四章 中国文明中的话语权力

第一节 中华帝国:一个文化的统一体 

文化造就的中华帝国

关于话语权力

第二节 中国语言的变迁 

语言的本质

中国语言的结构

文字的起源和发明

关于文字的起源

中国文字的变迁

中国共同语言的成因

第三节  礼治 

法的本质

礼治与法制:权与法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法的本质

礼治:定尊卑与政治性的阶级划分

从中国人的亲属称谓看社会生活中血缘组织的历史演变

礼法的概念

礼法的本质

伦常道德以及礼乐关系

第四节  礼治社会的基本价值:整体性 

整体性:中国文明中的根本“道理”

集团性整体性的本质:非个体化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主体的意识结构

身份道德与本分

第五节  中国传统道德若干范畴批判 

仁:一种无我的世界观

义:道德的核心原则

忠孝

诚信

第六节  关于中国传统文明的讨论的简短总结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四)是2016年由世纪文睿文化传播公司出版,作者陈宣良。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明的本质(卷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劳动教育论要.当代中国教育学小丛书 电子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于2020年3月印发,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本书结合这一政策的出台,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对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经典论述和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做了深刻分析,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和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本书是作者对劳动教育跨越20多年之久的持续且逐步深入的思考文集,对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推进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
厦门饮食文化 电子书
厦门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代表,以闽南风味为主,台湾、东南亚风味为辅,以清鲜、淡爽、鲜嫩和善用甜辣为主要特色。厦门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菜肴见长,又兼具了传统小吃名点、素菜、药膳等特色“招牌”,饮誉海内外。《厦门饮食文化》内容包括厦门传统菜谱和美味佳肴、风味小吃和特色茶配、名厨名店与市井美食、加工食品与茶酒饮料、家常食粮和节庆食俗等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挖掘
本土化.京师影视学术书系;京师影视学派系列丛书 电子书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埃及四千年珍宝 电子书
1.埃及四千年文明图鉴,古埃及文化的视觉盛宴 ·了解金字塔如何从传奇建筑师伊姆霍特普的阶梯式金字塔发展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了解古埃及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例如纳尔迈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他们统一国家并扩大疆界,建立起辉煌的埃及帝国。 ·了解古埃及的女性王室成员:“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至上权力,奈菲尔塔利的宏伟陵墓,以及“埃及艳后”的神秘死亡。 ·了解古埃及令人称奇的金银宝藏:赛特哈索尔尤内特公主的精美首饰,少年国王图坦卡蒙的稀世珍宝,以及传奇之城塔尼斯的统治者普苏森尼斯的惊人财富。 2.作者权威,具备专业学历背景 本书作者为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从2012年起任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主管。他定期在杂志上发表关于埃及考古和历史的文章。著有《阿布辛拜尔和努比亚寺庙》(2019年)、《古埃及珠宝》(2020)等。 3.装帧精致,印刷精美,阅读体验好 大16开本设计,精装,采用特种纸张印刷,展示古埃及文明艺术之美。 4.亚马逊4.7星推荐 该书英文版上市后,在亚马逊网站评分为4.7,获得《亲爱精神》杂志、旅行网站、专业书评人、教育从业者的认可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