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论稿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论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涉及浪漫主义思潮与中西现代性问题、20世纪西方文论与英国浪漫主义研究以及现当代中国文艺学等领域。

内容简介

贯穿这些论域的主导思想是一种国际性的或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视野,以及一种坚信“所有文学经验和文学创作都具有统一性”的比较文学研究意识。

这种源自韦勒克的比较文学观被典型地体现在本书作者对浪漫主义一现代性问题的普世性及民族性、20世纪西方文学文论与浪漫主义批评的共生性,以及现当代中国文艺学的全球化问题思考之中。

作者简介

作者张旭春,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89)、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1994)、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1999)、剑桥大学英语系防问学者(2003—2004)。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学院院长。社会兼职有: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利带头人、重庆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史、20世纪西方文论和比较文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自序

第一编 浪漫主义与中西现代性问题

论浪漫主义与现代性

一、浪漫主义的雅努斯面相以及现代性框架的引入

二、何谓现代性?

三、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两种政治现代性方案

四、审美现代性与资产阶级现代性

五、浪漫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

“任个人”与“兴邦国”——鲁迅早期思想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生态法西斯主义与生态批评

一、什么是生态批评?

二、生态批评的文学意义与政治意义

三、生态法西斯主义

四、反思现代性:当代西方生态批评的局限与出路

新中国60年拜伦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一、1949—1978

二、1979—1999

三、2000—2010

四、问题与反思

第二编 20世纪西方文论与英国浪漫主义研究

文史互证与诠释的限度

《采坚果》(“Nutting”)的版本考辨与批评谱系

一、版本考辨

二、批评谱系

《秋颂》研究中的两种政治—历史批评及其问题

一、《秋颂》与“消极能力”论

二、“春歌之叹”与新历史主义政治批评

三、坦博拉火山与生态政治批评

四、“查特顿问题”与《秋颂》的再解读

寓言与象征——艾布拉姆斯与保罗·德·曼之争

雪莱和拜伦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初探

一、浪漫主义与审美先锋派

二、诗人“立法者”和“精选的读者群”

三、未来主义与审美乌托邦

四、诗化生命与审美表演

五、审美先锋与政治先锋的比较

第三编 中国文艺学诸问题与比较文学

文学行为与文化批判——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角色定位

文学理论的西学东渐——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西学渊源考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理论?——评《文学理论新读本》的主导思想

“后现代文艺学”的“现代特征”?——评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文学概论》:周扬与蔡仪

他者眼光中的中国形象:在幻象与真实之间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论稿是2013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旭春。

得书感谢您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论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电子书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一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四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