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

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全面梳理少数民族文学,涉及理论对话和访谈。

内容简介

《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注重研究的整体性与深度,共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较为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基本情况,并对相关现象的发生、类别、性质、演变及原因等多方面的情况作了很好的阐述。其中有不少新发现、新材料和新阐释。中卷大部分属于“理论对话”,重点涉及的是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与后殖民理论。这部分内容对一些西方作品进行了分析,为上卷分析“中国现象”提供了对照。下卷以访谈的形式呈现。访谈对象主要为少数族裔作家,其中还有一些是被主流文学批评家所关注的优秀的边疆少数民族作家。

作者简介

邹赞,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邹赞,1979年出生,湖南衡阳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站博士后。曾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交流访问。现担任新疆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疆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博士后资助、教育厅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论著有《思想的踪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访谈录》、《电影研究关键词》(合译)、《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合著)等。在《国外文学》、《跨文化对话》、《文艺争鸣》、《当代电影》、《中国图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指向公共性建构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主义话语观察

上卷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主义表达

面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作为民族叙述的“单边叙事”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面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介入理念

中卷

“想象的共同体”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叙述的困境

族性、意识形态与萨义德的文化观

东方镜像、文化身份与话语行动

族性、创伤与文化记忆

“巴扎”(集市)里的族性认同与认同变形

下卷

全球化、本土性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理论

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

怪诞与真实

现代寓言一种

跨语际的成功实践

多元文化的对接

我仿佛处在台风眼的宁静里

为这样的读者写作

后记

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是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邹赞。

得书感谢您对《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电子书
“文化寻踪”性质的小书,以散文随笔形式展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丰富性。
清初小说与士人文化心态 电子书
本书中的清初指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这段时间小说创作繁荣并独具特征,小说刊刻近两百部,是现存明代小说数量的总和;小说形式也多种多样,白话、文言小说都很兴盛。本书综述清初小说的创作概况和文化生态,并以清初小说创作中的故国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家代表丁耀亢、陈忱、李渔、烟水散人及小说流派代表才子佳人小说、时事小说的个案分析,点面结合来探究清初小说创作以及易代之际的士人心态。
地域文化与汉末魏晋文学演进 电子书
本书将魏晋文学上溯至汉末中原文学新风的兴起,下延到晋宋之际江州隐逸文风的新变。全书分汉末、三国、西晋、东晋四个时段,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文化中心迁移对文风新变造成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群体、文学创作和文风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从地域文化视角揭示魏晋风度及文风演进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