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文学原理简易读本

文学是什么:文学原理简易读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探讨文学原理,挖掘学术创新点,强调文学发展与进步。

内容简介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步步深入回答“文学是什么”——也即“文学原理”的一些基本问题,并且力避人云亦云,努力寻求新的角度、挖掘新的资料,提出新的观点,给予新的解说。本书的学术创新点:一、重点批评了那些在反本质主义的名义下提出文学不可定义的思想,认为“文学不可定义”是一个假命题。二、关于文学的发生,本书特别讨论了中国学者(陆侃如冯沅君等)的贡献,指出他们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论述了文学发生的机制和最初的形态(见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但他们却长期被忽视甚至被遗忘。三、驳斥关于“艺术的终结”(中国学者所谓“文学消亡”)问题。四、关于文学是否有“进步”的问题,本书不同意西方某些学者所谓文学不存在进步与否的问题,从“大历史”的视野提出文学存在着“进步”和发展。五、辨析中西文论异同。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前言 我为什么和怎样写这本书

目录

第一章 文学可以定义吗,如何定义?

第一节 关于文学,从前中国无人怀疑它可以“定义”

第二节 文学“可否定义”是20世纪才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西风”吹开的“中土”之花

第四节 南帆、陶东风的功过是非

第五节 我的一家之言

第二章 文学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节 对流行观点的反思

第二节 被忽视的维谢洛夫斯基

第三节 被遗忘的陆侃如、冯沅君

第四节 最接近真理的是维柯

第五节 我的猜想和假说

第三章 文学有“进步”吗?

第一节 小序:“进步”与否,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节 西方的“进步”说及其反对者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争论

第四节 从“大历史”看“进步”

第四章 文学会“消亡”吗?

第一节 从黑格尔说起

第二节 论阿瑟·丹托

第三节 说说J.希利斯·米勒

第五章 文学怎样“存在”?

第一节 文学的“意识存在”和“物质存在”

第二节 口语文学·书写文学·网络文学

第三节 在阅读中永生

第六章 文学还需要“创造”吗?

第一节 “复制”与“创造”

第二节 文学与生活并未合一,“创造”仍然需要

第三节 结语:“创造”乃前进之阶梯

第七章 中国文论有何独特之处?

第一节 小序

第二节 探索中华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为中国古代诗学文论正名

第四节 中国“诗文评”不是西方“文学批评”

第五节 中国“诗文评”的民族徽章

第六节 中国“诗文评”的民族根性

第七节 探索古典,盯着现在,面向未来

第八章 怎样改造我们的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现状略窥

第二节 细读文本

第三节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第四节 克罗齐作为“他山之石”

第五节 知人论世

第六节 批评家须是鉴赏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文学

后记

文学是什么:文学原理简易读本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杜书瀛。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是什么:文学原理简易读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外国文学 电子书
本书按时期将内容划分为:16世纪及以前的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及以后的文学,收录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大自然文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分为“大自然文学概论”“大自然文学的哲学基础”“大自然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大自然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大自然文学与生态文明”五个部分,从理论依据、文学史渊源、文本特性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考证、分析与判断,揭示了大自然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代审美价值,特别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学理、逻辑关系,与“美丽中国、美丽安徽”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对生态文明与大自然文学的理论应答。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美国亚裔文学的六个重要分支,即美国华裔文学、美国日裔文学、美国韩裔文学、美国印裔文学、美国菲裔文学和美国越裔文学,分别进行了阐述研究,详尽梳理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文学细读(第1辑) 电子书
《文学细读》以深耕文学文本的诗学世界为职志,以精读细品为方法,旨在揭示文本艺术奥秘,促进新的批评意识和解读方法的生长,提升读者解读文本的审美能力。《文学细读》以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涉及文艺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而聚焦于经典文本的细读和阐释,以弘扬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文学细读》既以先锋性的闽派批评为中坚力量,又以开放性心态面向学界,诚邀国内外文学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