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研究指南(全三册)

卢卡奇研究指南(全三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研究卢卡奇思想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广泛收集并翻译国外学界对卢卡奇不同时期重要理论思想和文本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卢卡奇深刻参与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当代重塑过程。本书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本书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第一卷聚焦卢卡奇的早期思想,第二卷主要讨论卢卡奇影响最大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第三卷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

作者简介

编者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教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一卷)艺术与生活:早期卢卡奇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代序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卢卡奇

重访卢卡奇的早期著作

论青年卢卡奇的戏剧的历史哲学

论心灵与形式之关系

《心灵与形式》与青年卢卡奇思想的方法论片段

《心灵与形式》与《论精神的贫困》中的生活形式与生活批评

心灵与生活

海德堡手稿中的美学与艺术哲学

《海德堡美学》的结构与历史

卢卡奇论说文时代的艺术哲学

论卢卡奇的《小说理论》

作为退化原则的时间

小说,资本主义史诗还是资产阶级史诗,具体还是现实抽象?

《小说理论》的症候阅读法解读

从梅诗金到马克思主义

青年卢卡奇的生平与思想

突破伦理

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二卷)物化与革命:《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格奥尔格·卢卡奇和他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关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过去与现在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的思想意义与多元阐释

集体的历史主体: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反思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物化”理论与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启蒙辩证法》再回到《历史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重构和阿多诺对非教条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背叛”

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理论与《启蒙辩证法》中身体哲学的关系

科学认识与政治行动: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思想的二律背反

物化

重思物化

物化、商品拜物教与民主的无能:作为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卢卡奇物化理论

卢卡奇与资本主义辩证批判

意识的物化:卢卡奇同一的主体—客体中的胡塞尔现象学

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卢卡奇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三卷)审美与本体论:后期卢卡奇的理论体系构建

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

论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的黑格尔根源

卢卡奇与海德堡的黑格尔复兴

卢卡奇《悲剧的形而上学》:接受与语境

卢卡奇与斯大林主义

德国哲学与纳粹的崛起

为《理性的毁灭》而辩

论卢卡奇20世纪30年代哲学、美学、文学批评理论的内在关联

卢卡奇与现实主义

重访卢卡奇的现实主义

格奥尔格·卢卡奇对社会理性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解读:卢卡奇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晚期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中的主体转向

卢卡奇美学刍议

《审美特性》中的科学问题

卢卡奇及其神圣家族

作为末世论范畴的善

吕西安·戈德曼

“意识形态”及其观念:卢卡奇与戈德曼对康德的解读

卢卡奇与本雅明:相似与差异

作为20世纪存在主义先驱的卢卡奇

“为何不选择卢卡奇?”或者:关于非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存在

卢卡奇与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卢卡奇研究指南(全三册)是202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亮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卢卡奇研究指南(全三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发展伦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范式与理论研究、现实与问题反思两个角度,对发展伦理学进行研究。
北宋新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揭示新学作为一个学派的整体学术特色,讨论了陆佃、郑侠、耿南仲等新学后学的学术思想和理学、蜀学、北方学者对新学的攻击,并结合孟子升格运动、天地分祭合祭之争等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揭示了新学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仪礼经传通解》的专业学术作品。
生命意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主题,具体地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人的意义世界”,进而论述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理论、心态和理想等层面,论述了“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陶冶”“精神家园的升华”“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