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讨论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建构辩证的交往批判理论。
内容简介
作者采用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广泛吸收现代西方心理学、符号学、文艺批评和文化唯物主义等辩证的社会批判理论方法,重新挖掘和吸收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和霍耐特的社会批判理论和交往批判理论的积极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教授,并且担任该学院传媒研究所(CAMRI)的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相关的批判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作者简介
总序
前言
1 导论
1.1 什么是批判理论
1.2 批判理论与卡尔·马克思
1.3 法兰克福学派
1.4 与法兰克福学派相联系的其他批判理论
1.5 法兰克福学派和海德格尔的哲学
1.6 本书的章节
2 作为交往学者的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文化和数字劳动
2.1 引言
2.2 工作和交往
2.3 劳动和意识形态
2.4 结论
3 阿多诺和知识批判理论
3.1 引言
3.2 阿多诺——媒体悲观主义者?
3.3 卢卡奇和阿多诺:艺术和知识的理论
3.4 知识的辩证法
3.5 结论
4 马尔库塞和社交媒体
4.1 引言
4.2 马尔库塞和电子计算机(the computer)
4.3 马尔库塞、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社交媒体
4.4 马尔库塞和社交媒体上的数字劳动
4.5 马尔库塞、意识形态和社交媒体
4.6 马尔库塞、本质逻辑和社交媒体
4.7 结论
5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霍耐特对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理论的阐释
5.1 引言
5.2 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理论
5.3 霍耐特在承认批判理论中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解释
5.4 走向作为社会合作理论的道德唯物主义
5.5 媒体、异化和道德
5.6 结论
6 超越哈贝马斯:反思交往批判理论
6.1 引言
6.2 经济还原主义:索恩-雷特尔
6.3 文化还原主义:让·鲍德里亚
6.4 劳动/交往二元论:哈贝马斯
6.5 劳动和交往的辩证法:维果茨基、伏罗希洛夫、罗西-兰迪和威廉斯
6.6 走向辩证的交往批判理论
7 结论
7.1 起点:马克思
7.2 卢卡奇:目的论假设
7.3 阿多诺:知识辩证法
7.4 马尔库塞:元-辩证法和本质的辩证逻辑
7.5 霍耐特:承认批判理论、异化和物化
7.6 超越哈贝马斯的交往批判理论
7.7 走向辩证的交往批判理论
索引
后记
交往批判理论:互联网时代重读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霍耐特和哈贝马斯是2019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得书感谢您对《交往批判理论:互联网时代重读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霍耐特和哈贝马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