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金圣叹: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与独特思想

内容简介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关于金圣叹的研究专著和评传已有多种,本书的特点在于着力揭示金圣叹的思想在明清之际思想史上的意义。本书还剖析了金氏号“圣叹”的出典、金氏“游戏科场”“居易俟命”等问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编纂出版委员会

出版说明

江苏文库·研究编编纂人员

一脉千古成江河——江苏文库·研究编序言

一 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脉动

二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江苏文脉

三 通血脉,知命脉,仰望山脉

导论

一 近百年来的金圣叹研究综述

二 本书的研究宗旨和方法

第一章 晚明社会与吴中风尚

第一节 内忧外患的晚明社会

一 边事日益危急

二 各地民变蜂起

第二节 晚明吴中风尚的复杂性:放诞不羁与通经致用的融合

一 放诞不羁的才子风俗

二 通经致用的学术风尚

三 放诞不羁与通经致用的融合

第二章 早慧敏感的少年时代

第一节 “圣叹”之号的出处

第二节 早慧多思的禀赋

第三节 学术兴趣的萌芽

第四节 自负大才的少年

第五节 家庭师友的熏陶

第三章 游戏科场与破格入仕之志

第一节 游戏科场之举

第二节 建功垂名之志

第三节 破格入仕之梦

第四章 金圣叹与钱谦益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金圣叹与钱谦益的“仙坛倡和”及其他交往

第二节 金圣叹之推重致用和伦理

一 《水浒传》评点中的政治谋略

二 推崇忠孝

三 以礼教删改和评点《西厢记》

第三节 钱谦益兼重经世与纲常的倾向

第四节 “仙坛倡和”与通经学古思想

第五节 余论:绳狂与砭伪

第五章 兼奉台禅的佛学思想

第一节 推崇天台宗的主要表现

一 圆融三谛

二 教观双用

第二节 金圣叹禅宗思想的特点

一 对各宗派兼收并蓄的倾向

二 无执无著与呈露本体的统一

第三节 兼奉台禅与重视《维摩诘经》《涅槃经》

一 兼奉台禅与重视《维摩诘经》

二 兼奉台禅与推重《大般涅槃经》

第四节 金圣叹与晚明禅宗思想的关系

一 不以妄心念佛的禅净合一论

二 禅宗思想与推崇《金刚经》

第六章 著书自娱的壮年时期

第一节 著书自娱的心理动机

第二节 《水浒传》评点与标新立异的学术个性

第三节 从交游过从看金圣叹倜傥不羁的人格之形成背景

一 王斫山

二 王道树

三 韩贯华

四 韩俊

五 无动

第七章 “忠恕”说与晚明思想的困境

第一节 “忠恕”说的内涵

一 本体论

二 工夫论

三 境界论

第二节 “忠恕”说对朱熹《通书注》“诚”论的承袭和变革

第三节 “忠恕”说与晚明思想的困境

第四节 “忠恕”说的理论漏洞

第八章 援佛释易的易学思想

第一节 金圣叹与朱熹易学的关系

第二节 以人法关系诠释《周易》的基本结构

一 人法论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二 人法关系论与《易传》的契合和冲突

三 人法论与禅宗的无执无碍

第三节 以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说解释乾坤两卦的关系

第四节 以因缘和合诠释阴阳合德

第五节 晚明援佛释易的思潮对金圣叹的影响

第九章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第一节 “腰斩水浒”说的反思

一 对“腰斩水浒”说的回顾与反思

二 腰斩《水浒》的动机

第二节 人物个性说再探

一 传统类型论的伦理色彩

二 重视人物性格与个性论的发展

三 金圣叹的人物个性论

第三节 叙事角度新论

一 金圣叹叙事角度论的内涵

二 金氏叙事角度理论的美学意义

三 金氏叙事观点与西方叙事理论的区别

第四节 “正笔”“闲笔”辨

一 金氏区分“正笔”与“闲笔”的依据

二 “正笔”与文章题目(主旨)的关系

三 “闲笔”的结构作用

四 “闲笔”与文章作法的关系

第十章 明亡之初的志在归隐与晚年的“居易俟命”

第一节 明亡之初的志在归隐

第二节 治经学道与兼融儒释道三教的学风

一 青壮年时期的治经学道与融汇三教

二 入清以后的学术成果与三教兼融

第三节 居易俟命的素位说

一 “素位”说的内涵

二 “素位”说与圣叹晚年的精神痛苦

三 素位说的思想资源

四 素位说与金圣叹晚年的政治热情

五 晚年文学评点的丰硕成果

第四节 “哭庙案”与生命的戛然而止

一 “哭庙案”始末

二 金圣叹与哭庙案的关系

第十一章 金圣叹的诗歌理论

第一节 律诗分解说的渊源和内涵

一 以“起承转合”论诗的内涵

二 唐五代诗格与“起承转合”

三 宋代诗歌章法理论与“起承转合”

四 元人以“起承转合”论诗

五 “起承转合”诗法在明代的发展

六 金圣叹“起承转合”说的独特性

第二节 诗歌不写景说的形成背景

一 明清之际杜诗学“诗史”“比托”说的影响

二 南宋以来律诗中二联情景关系论的影响

第三节 杜诗“虚幻”说与时代思潮

一 金氏以“虚幻”说杜诗的内涵

二 杜诗“虚幻”说的内在矛盾

三 明末“诗境贵虚”说的双重影响

四 余论

第十二章 金圣叹的儒释道思想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第一节 华严心本原说与文学思想的逻辑联系

一 金圣叹与华严学的关系

二 小说虚构论与华严心本原说的关系

三 诗歌“不写景”说与华严心本原说的关系

四 金氏心物论的思想史意义

第二节 金圣叹以《华严》“唯心偈”论文艺对徐增的影响——兼论以钱谦益为中心、主张反经明教的士僧群体

一 徐增援引《华严经》“唯心偈”论文艺

二 徐增对金圣叹其他佛学思想的吸收

三 以钱谦益为中心、崇尚“反经明教”的士僧群体

四 结语

第三节 佛教“因缘”说对文学观念的多重影响

一 金圣叹论佛教“因缘生法”的多重内涵

二 “因缘”说与金氏文学观念的关系

第四节 其他文学命题与儒释道思想的离合关系

一 儒释道思想与文学理论

二 儒释道境界与文学意境

余论:如何推进金圣叹佛学与文学关系之研究

参考书目

后记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是201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正岚。

得书感谢您对《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苏丹经贸文化 电子书
苏丹不仅创造出丰富灿烂的“努比亚文明”,还是非洲黑人文明、埃及文明、古代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现代西方文明等各种文明的交汇地。本书采取厚今薄古的写作方式,全方位介绍了苏丹的国情、经贸、历史、文化、风俗礼仪等,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和可读性,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而全新的苏丹社会文化知识,为企业家、商人以及从事对外商贸交流的各界人士,提供翔实而可靠的知识信息。
巴林经贸文化 电子书
巴林王国是海湾地区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也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巴林现已发展成为海湾地区旅游和购物大国。本书采取厚今薄古的写作方式,全方位介绍了巴林的国情、经贸、历史、文化、风俗礼仪等,突出了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和可读性,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而全新的苏丹社会文化知识,为企业家、商人以及从事对外商贸交流的各界人士,提供翔实而可靠的知识信息。
科威特经贸文化 电子书
科威特国是一个富裕的阿拉伯小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享有“阿拉伯半岛东北窗口”和“海湾明珠”的美称。本书概述了科威特的主要情况:地理资源、历史沿革、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外交政策、人口民族、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科学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旅游。重点介绍了科威特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政治、经贸、文化交往,尤其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科威特友好往来的现状与发展。
阿联酋经贸文化 电子书
本书讲述了阿联酋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人口语言、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介绍了阿联酋的民族构成和宗教信仰;谈及阿联酋国内的民俗与禁忌;着眼于阿联酋的文化领域,概述了包括科学、文学、教育、体育、艺术、卫生、建筑、传媒等方面的情况;叙及阿联酋的对外政策,略述了其对美、俄、英、法及与阿拉伯国主要国家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其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正在推进的宁夏与阿联酋的经贸与文化往来。
建德水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水为切入口,分别从地理、资源、产业、人文、精神等不同角度,梳理了建德的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