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冯梦龙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冯梦龙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冯梦龙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的传记。

内容简介

本书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详证博考,以新见文献,解决了晚明通俗文学、大众文化旗手冯梦龙的里籍、家世出身、早岁成名原因、寿宁任职时间等问题。在晚明时代江南社会背景中,重新梳理了冯梦龙的思想心路历程,揭示出其早岁放任“私情”,中年向“公情”转折,以及晚年的“公情”社会践履。对其人生各阶段重要创作成果,进行了新的探索评价。

本书的创新:一是文献资料的新发掘;二是新的考证结论;三是新的评价。基于上述研究,以“晚明‘大众文化’旗手”,论定冯梦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一脉千古成江河

绪论

第一章 乱世繁华

第一节 日薄西山的晚明王朝

一、君主昏庸怠政

二、党争纷起,朝政紊乱

三、城市民变与农民起义

四、后金崛起与辽东战事

第二节 商品经济与消费社会的形成

第三节 大众文化与商业出版的崛起

第二章 里籍身世

第一节 里籍之争

第二节 儒医世家

第三节 谢庭玉树

第三章 才名早著

第一节 年少成名

第二节 青楼之恋

第三节 人性存真

一、人性本真的男女大欲

二、两情相悦:炽烈的恋情与相爱的执着

三、婚姻不能自主时代的暗约偷期

四、恋中人的痴情与离别相思之苦

五、痛苦的情变或婚变

六、恩断义绝后的诅咒

第四节 瓣香李贽

第五节 早年师友

第四章 中岁之困

第一节 游学麻城

第二节 韵社盟主

第三节 编刊《古今谭概》

一、书名、刊刻及其命意

二、针砭末世人心

三、疗俗当新其人格

第五章 编刊《情史》及情教众生

第一节 《情史》辑评者与辑评时间

第二节 “情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一、天地有情,化育万物

二、愿得有情人,无情化有情

三、淫实非情:化情秽为情贞

四、蔼然以情相与:化私情为公情

第三节 《情史》编纂的时代意义

一、针砭朝廷淫佚

二、呼唤识人伯乐

三、构建“有情社会”

第六章 编辑“三言”及适俗导愚

第一节 基于“情教”说的“三言”故事分类

第二节 “两性”叙事的“情教”意涵

第三节 人伦关系的“情教”演绎

一、夫妻关系

二、父子兄弟关系

三、朋友关系

四、君臣关系

五、主仆关系

六、师生关系

第七章 辑评《太霞新奏》与宣示南曲范式

第一节 大众文学读本

第二节 鲜明的尊体意识

一、宫调与曲调

二、曲牌与曲体

三、文词与声律

四、叙事之章法

第三节 江南声律曲派的宣示

一、收录作者之时空分布

二、宣示范式:推尊与批评的背后

三、沈自晋的“戏说”及“误解”

第八章 追求治平的晚年人生

第一节 丹徒训导

第二节 山城卧治

一、冯梦龙的寿宁任期

二、冯梦龙的寿宁治理

三、“有志不行”的苦闷

四、《春秋》经世理想的实践

第三节 暮年苍茫

一、退休归来

二、草莽老臣

结束语:晚明“大众文化”的巨擘

一、 明代“大众文化”的历史语境

二、 冯梦龙著作的“大众文化”性质

三、 冯梦龙的“大众文化”理论建树

附录:冯梦龙简谱

参考文献

后记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冯梦龙是202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冯保善。

得书感谢您对《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冯梦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崇高的价值:历代经典励志诗词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历代经典励志诗词的选集,所选诗词自《诗经》至清诗,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代诗词、宋代诗词、元明清诗词等,作者从屈原、曹操、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到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林则徐等,旨在为读者展现美好正直的感受和想法。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 电子书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精选了作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鲁迅的文章,将鲁迅置身于东西方文化撞击的漩涡中加以剖析,比较了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以及在文化深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担,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传统。鲁迅一方面是撼动中国文化传统基石的批判者,另一方面又是这一传统真正的现代继承者,并对被挤到社会边缘的人有着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由高旭东编著。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
文化寿州丛书·文润寿春 电子书
本书是“文化寿州丛书”的一种,是一本对寿县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集。该书通过对寿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研究,将产生于寿县的各类文化遗产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性的梳理、分析、考证其产生于此地的自然原因、人文条件、历史背景等,既有助于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又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本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史料性书籍,具有良好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