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刑法研究》共13卷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
内容简介
本卷为刑法总论Ⅴ,内容包括刑罚概论、刑罚体系、刑罚适用三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犯罪总论中刑罚论基本学术观点。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
刑法总论是关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理论叙述,犯罪概念论和犯罪构成论是犯罪论的基本内容,刑罚论是关于刑罚概念和刑罚制度的理论叙述。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十、刑罚概论
论刑罚权及其限制
一
二
三
四
刑罚目的二元论
一
二
三
四
刑罚目的新论
一、刑罚的报应目的
二、刑罚的预防目的
三、刑罚目的二元论
一般预防论
一
二
三
四
从威吓到忠诚:一般预防的话语转换
一
二
三
四
五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
一
二
三
刑罚改革论纲
一、刑事政策的适当调整
二、刑罚结构的合理设置
三、刑罚轻缓的理性期待
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
一、从法理上区分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
二、从立法上正确处理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
三、从司法上正确处理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
刑事矫正论
罪犯处遇的法理分析
一、罪犯处遇的历史演进
二、罪犯处遇的模式考察
罪犯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
一、对于重刑犯和轻刑犯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改造措施
二、罪犯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
三、关于罪犯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的思考
十一、刑罚体系
刑种设置的法理分析
一、刑种设置的历史演进
二、刑种设置的结构调整
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
一
二
三
四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关于死刑的通信
一、引言
二、来信
三、回信
中国死刑的当代命运
一
二
三
四
死刑适用论
一、联合国关于死刑适用的准则
二、中国刑法中的死刑适用
三、死刑的复核程序
经济犯罪死刑废除论
一、死刑反映了比较强烈的等价观念
二、死刑的适用对象与刑法的锋芒指向不能混为一谈
三、死刑不是预防经济犯罪的灵丹妙药
四、废除经济犯罪死刑是可行的
五、各国刑事立法例可资参考
死刑政策之法理解读
一、死刑政策的演变
二、坚持少杀政策的阐述
三、防止错杀政策的阐述
死刑罪名废除争议:观察与评论
一、死刑罪名减少之难
二、减少死刑罪名难在哪
三、废除死刑罪名应当注意的问题
减少死刑的立法路线图
一、死刑的立法限制与司法限制的适当分工
二、备而不用的死刑罪名的立法废除
三、偶尔适用的死刑罪名的立法废除
四、死刑废除立法进程的法理思考
死刑限制论的一个切入——以故意杀人罪为线索的展开
一、问题的提出:由一个死刑案件谈起
二、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三、被害人过错与量刑情节
四、故意杀人罪与死刑
五、本文的三点结论
从“枪下留人”到“法下留人”——董伟死刑案引发的法理思考
一、引子
二、死刑:实体法的考察
三、死刑:程序法的考察
死刑适用的司法控制——以首批刑事指导案例为视角
一、死刑适用条件的司法考察
二、限制减刑制度的司法裁量
三、最高人民法院在控制死刑中的作用
忻元龙绑架案:死刑案件的证据认定——高检指导性案例的个案研究
一、忻元龙绑架案的官方文本
二、死刑案件证据标准的考察
三、留有余地的死缓判决的反思
受雇佣为他人运输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研究——死囚来信引发的思考
一、死囚李倬才来信
二、唐友珍运输毒品案的对比
三、马俊海案的进一步对比
四、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之论证
五、死囚李倬才的命运
财产刑比较研究
一、罚金刑的比较研究
二、没收财产的比较研究
资格刑比较研究
一
二
十二、刑罚适用
论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
二、量刑情节的特征
三、量刑情节的地位
四、量刑情节的功能
五、量刑情节的范围
自首制度的法理分析
一、自首的概念
二、一般自首的条件
三、特殊自首的条件
四、自首的认定
五、自首犯的处罚
减刑适用论
一、减刑的对象条件
二、减刑的实质条件
三、减刑的限度条件
论我国刑法中的刑罚执行
一
二
三
刑法研究(第十卷):刑法总论V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兴良。
得书感谢您对《刑法研究(第十卷):刑法总论V》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