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热点或前沿问题研究以及著作权专门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了作者在学术刊物发表的部分论文,绝大多数以知识产权为题,但也罗列了几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其他论文。
文章按专题分门别类,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热点或前沿问题研究以及著作权专门问题研究;供相关研究的读者阅读或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吴汉东,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委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著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科学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著作10余部,另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130余篇。专著和论文曾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等,并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06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为国家领导人讲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2009年、2011年两次被评为“年度十大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具影响力人物”,并于2009年、2011年两度被英国《知识产权管理》(MIP)杂志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最具影响力五十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知识产权研究方法谈 (代前言)
第一编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
一、私人语境下的知识产权: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
二、国家视野中的知识产权: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度选择
三、国际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世界贸易体制的基本规则
四、结语
知识产权的私权与人权属性——以《知识产权协定》与《世界人权宣言》为对象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
二、知识产权的人权定义
三、私权与人权统一范畴中的知识产权
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
知识产权vs.人权:冲突、交叉与协调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范畴研究——以无体物、无形财产、无形财产权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财产与物
二、知识财产、无形财产与知识产品
三、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与无形资产
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
一、科技、经济、法律相联结: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知识产权的制度安排
三、知识劳动及价值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
四、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
五、科技、经济、法律协调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知识产权的性质
二、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三、知识产权的主体
四、知识产权的客体
一、古罗马财产制度的萌生
二、近代社会财产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社会财产制度的变革
四、当代无形财产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五、财产权客体理论范畴与制度体系重构
商标·商号·产地标志——工业标志专用权散论
试论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
一
二
三
罗马法的“无体物”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学理基础
一、“无体物”的非物质性与知识财产的性质
二、“无体物”的准占有与知识财产的控制
三、“无体物”的“似物性”与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
四、“无体物”的买卖与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
五、“无体物”侵害与知识产权的救济措施
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
一
二
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
一、产权界定与知识产权的制度选择
二、产权交易与知识产权的利用
三、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的法律救济
知识产权立法体例与民法典编纂
一、失之交臂:近代民法典编纂与知识产权制度产生
二、并非范式:现代民法典体例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接纳
三、民事特别法:当代知识产权立法的通行体例
四、我国立法选择:民法典一般性规定与民事特别法专门规定
结语
试论《民法通则》中的知识产权制度
一、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三、知识产权的种类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
论财产权体系——兼论民法典中的“财产权总则”
一、财产权利形态及其分类标准
二、财产权类型扩张与制度变革
三、财产权体系:有体财产权、无体财产权和其他财产权
四、财产权立法与民法典编纂
知识产权保护论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四、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第二编 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
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
一、罗马财产权结构的设计:历史局限与理论贡献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构:知识的财产化与财产的非物质化
三、非物质性财产的体系化:类型扩张与制度嬗变
四、无形财产的立法保护:权利形态与制度模式
论信用权
一、信用: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
二、信用权:资信利益的法权形态
三、信用权的法律保护:制度选择
论商誉权
一、商誉的性质、特征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商誉权的性质、特征与内容
三、商誉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四、商誉权的侵害及其民事救济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一、知名形象:形象权的保护对象
二、制度比较:形象商品化的权利形态
三、无形财产权:形象权的基本属性
四、形象权的基本范畴:内容、限制、期限与保护
关于遗传资源客体属性与权利形态的民法学思考
文化多样性中的权利形态及其冲突和协调
一、文化多样性与国家文化主权
二、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权利
三、文化多样性与知识产权
四、文化多样性的权利协调与制度安排
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物与财产:始点范畴的研究
二、知识产品与无形财产:客体范畴研究
三、知识产权与无形产权:制度范畴研究
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
前言
一、知识产权,是保护还是管理?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
三、知识产权战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结语
WTO与中国企业专利发展战略
一、问题背景:WTO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二、定位分析:专利在现代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三、解决途径:WTO与中国企业专利发展战略选择
面对“入世”的商标发展战略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十五”计划与入世
二、问题的提出
三、对问题的分析
四、解决方案:商标发展战略
利弊之间: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科学分析
一、理论分析
二、实证分析
三、中国问题分析
国际化、现代化与法典化: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道路
一、新国际贸易体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
二、新技术革命与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
三、新民事立法浪潮与知识产权制度法典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特征与功用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缺失与改革
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创新与发展
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的制度变革与中国的应对方略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体化与中国的立法选择
二、国际知识产权对国际人权的冲突与中国的应有立场
三、传统资源权的出现与中国的应持主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基本原则之内容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基本原则与相关原则之关系
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基本原则之实施
试论自主创新体系与知识产权制度
一
二
三
知识产权制度运作:他国经验分析与中国路径探索
一、发达国家关于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的基本经验
二、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现实状况
三、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若干建议
第三编 著作权基本问题研究
关于著作权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二、著作权转让与使用许可
三、侵犯著作权与法律制裁
“著作权”、“版权”用语探疑
著作权客体论
一
二
三
四
关于中国著作权法观念的历史思考
一、朦胧的法意识:“立言”的创作动机与精神权益的追求
二、权利者的抗争:文化专制的禁锢与特许令状的保护
三、走出铁幕:西方著作权观念的传入和中国启蒙思想家的呐喊
四、历史的反思:中国著作权法律观念的更新与法律本位的重塑
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
一、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发展概览中
二、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
三、中国区际著作权冲突法探讨
科学技术、国际贸易与著作权保护——关于当代著作权制度发展变革趋势的分析
一、新技术革命与著作权立法现代化
二、新国际经济秩序与著作权一体化
三、迈向新世纪的中国著作权法
光荣与梦想——世纪之交著作权法的回顾与展望
一、革新与融合:20世纪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扫描
二、机遇与挑战:21世纪著作权制度的展望
从电子版权到网络版权
一、革新与融合:电子版权时代的历史扫描
二、机遇与挑战:新世纪著作权制度的展望
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
论合理使用
一、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探索
二、合理使用制度基础的法哲学考察
三、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例的比较研究
四、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现代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制度
一、从“印刷出版之子”到现代传播技术的“副产品”
二、权利限制的限制:关于合理使用与著作权穷竭的反思
三、合理使用制度面临挑战:复印版税与录制版税
四、现代传播技术对现代合理使用制度的呼唤
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法律经济学与合理使用制度
二、信息——公共产品:合理使用产生前提之分析
三、不相容使用: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一)
四、交易成本: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二)
五、帕累托标准与正当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一)
六、市场均衡状态与公平、诚信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二)
七、成本、收益模型与有限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三)
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
一、“理性的公平正义原则”: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
二、平等性:主体地位界定中的法律正义
三、公平性:精神财富分享中的法律正义
四、公益性:价值目标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五、合理性:制度创设活动中的法律正义
论著作权作品的“适当引用”
一
二
三
著作权作品合理使用的宪法问题研究
一、“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著作权与言论自由权
二、合理使用:新闻自由与资讯自由的法律途径
三、新闻作品的有限保护与合理使用的阻滞
四、“价值冲突”:法益优先保护的选择
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民法学思考
一、合理使用的定义:法律行为或是事实行为?
二、合理使用的对象:作品抑或权利?
三、合理使用的性质:权利限制、侵权阻却或使用者权?
美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一、“合理性”判断:立法上的缺憾与司法中的窘境
二、使用作品的目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一
三、被使用作品的性质:“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二
四、使用作品的程度:“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三
五、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合理性”判断标准之四
六、“合理性”判断的其他标准:真实因素还是虚假因素?
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是200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汉东。
得书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