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有关王阳明研究的佳作,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做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内容简介
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论,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辨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
本书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做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本体与工夫、言说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存在与境界以及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等重要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1998-2000)。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龙场悟道
四、事与思
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第二章 心体与性体
一、历史的前导
二、心体的重建
三、心与理
四、心体与内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辩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三、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第四章 良知与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为德行
三、德性与规范
第五章 人我之间:成己与无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万物一体:个体间的沟通
三、无我的二重意蕴
第六章 本体与工夫
一、作为本体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三、本体与工夫之辩
四、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知行秩序与过程
二、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三、销知入行与销行入知
第八章 言说与存在
一、心体与言说
二、名言与道
三、“说”与“在”
第九章 心学的内在张力
一、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开
三、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第十章 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一、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二、致良知说的衍化
三、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附录一 哲学之路
附录二 儒家的人格学说
一、人格理想
二、成人之道
三、人格境界与价值理想
附录三 理学的衍化
一
二
三
后记
再版后记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国荣。
得书感谢您对《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